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杨新华 本期编辑:张雪花
  一个人何年何月何日出生,自己最清楚。这本来不是个问题,更没道理成为一个话题。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当“年龄”和“领导干部”这两个词联系到一块儿时,在某些人身上却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今天让我们一起聊聊——干部年龄那些事儿。 …[详细]
      14岁参加工作?干部公示“神童扎堆”遭疑
  一则《围观:山西长治干部公示“神童”聚集》的网帖昨日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网友普遍对公示名单中“2人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表示强烈质疑。该公示一共发布了35位干部的拟任职情况。记者查阅发现,在拟任命的副处以上干部中,确如网友所言,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王瑞,1982年10月生,1996年8月参加工作;赵耀华,1956年10月生,1970年2月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李艳珺,1982年2月生,1998年10月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侯志军,1970年10月生,沁水县人,1987年11月参加工作;姚泽荣,1958年2月生,1975年12月;靳永平,1958年12月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胡海景,1962年6月生,1979年8月参加工作;李晓峰,1962年8月生,1979年3月参加工作)。 …[详细]
  在特殊年代,出于特殊的历史、学制原因,的确存在“50后”、“60后”干部十几岁参加工作的情况,尽管本次选拔如此多的“神童”扎堆未免太过巧合。但身为“80后”仍然十几岁就参加工作,沿袭“特殊历史、学制”这个老原因,显然不合理,拓宽了事件质疑和猜想的空间。不论是初中毕业上军校因而算工龄,还是未成年即经过劳动局批准被招工,里面涉嫌违规操作之处,也是公众最关心的地方,有待确凿的证明和解释。 …[详细]
      履历造假年龄“缩水”,干部“年龄门”何以频现
  在石家庄市原团委副书记王亚丽年龄造假之后,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多起领导干部公示出的简历年龄跟实际年龄不符的所谓“年龄门”事件。有的“简历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3岁,还有的“12岁就参加工作”。比较典型并经查实的,当数山西临汾市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沈庆华,“13岁参军,15岁入党”,“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不管是小3岁还是5岁,这些深陷“门”内的领导干部一个共同特点是——自己忽然之间都变年轻了。 …[详细]
  故意把年龄改小,目的无非是想让自己再年轻一点,或是卡上哪个年龄档,或是图个多拿几年俸禄,抑或是其他。但不论什么动机,都反映出少数领导干部失德失信的本质。按说,领导干部应是诚信典范、道德楷模。如果连自己的年龄都不讲诚信,还能指望他在别的方面保持纯洁?从一定意义上说,年龄造假就是党性不纯的具体表现。 …[详细]
      关上干部的“年龄门”,要一手抓监管一手抓公开
  为什么干部任前公示中的年龄信息,会引来如此大量的舆论质疑?追根溯源,显然还是因为,上述所公示的干部信息太过简略。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不仅此次山西长治公示的35名干部任前信息,全国许多地方类似的干部任前公示信息,总体上看,事实上都显得十分简略、惜墨如金。显然,这不仅极易引发公众疑问,而且从根本上看,也有违“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制度本意和初衷,既难以充分满足公众之于干部的知情权,也无法充分实现对干部选任的有效监督 …[详细]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既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决定,更是对每一名组工干部的起码要求。科学、民主、严密、有序出群众满意。“年龄门”事件频发,也反映一些地方人事档案监管的缺位。倘若从一开始就严格管理,领导干部的年龄岂能如儿戏般地忽大忽小?其间必有可钻之漏洞。从这个角度看,网友发现问题不是坏事,有关部门正好借此机会,弥补管理盲区,强化监管职责,不给造假者以机会。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长治“童官”需要一个合理解释
· “任前公示遭疑”背后的真问题
长治官方回应"干部公示神童扎堆"
干部公示不应留下“神童”猜想
话中音
  公众可以接受干部年轻化,但却很难接受建立在拼资源、拼背景基础上的阶层固化。
——赵志疆
  干部公示姓“公”,不能留下任何一丝“私”;干部公示要“示”,任何细节都要明明白白。
——沈良华
  “年龄门”事件频发,也反映一些地方人事档案监管的缺位。
——盛若蔚
  干部“年龄门”,对个人来说,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对组织来说,是一个严格考察监管和加强信息公开的问题,其关乎政府形象与公信力,不忽小视。干部选用科学、民主、严密、有序,才能出群众满意,有了群众的满意和信任,“逢提必疑”也才会自行消失。
网友互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险企遭遇退保潮 赚的没有“退”的多
干部年龄那些事儿
一斤奶为何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巨头多收了三五斗
会不会再出个“禁止上班炒股办”
安南计划能否让叙局势"软着陆"
基金巨亏5000亿谁埋单?
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
央企巨头"日进斗金" 为何仍喊亏?
清明节“代理扫墓”,靠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