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山西运城盐湖区雷家坡村践行德孝文化的故事

2015年06月15日 09:40:29 来源: 光明日报

  “我们雷家坡村人有点‘雷’:大伙过光景不爱比钱多钱少、房大房小,就爱比家和不和、娃孝不孝、老人身体好不好;娶媳妇嫁女子不爱比田多田少、业大业小,就爱比家风正不正、口碑好不好;过红白事从不比车多车少、饭瞎饭好,就爱比守不守规矩、乱不乱风气;当干部不比向上面要了多少钱、干了多少政绩工程,就爱比大家认可不认可、群众中威望高不高……”

  6月12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与会者在参观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时,该村德孝文化墙的这几句开栏的话,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仔细听完雷家坡人在践行德孝文化中发生的动人故事,还真叫人“雷”、叫人喜。

  “雷”活动:

  拥抱父母大喊爸妈

  雷家坡村支部书记杨启刚随口举了个例子。

  2012年重阳节这天,雷家坡村组织开展了给父母“洗一次脚,来一个拥抱,喊一声爸妈”的“三个一”活动,67个家庭参加。

  首先,儿子、媳妇面对父母公婆大声叫三次“爸”“妈”。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不少老人眼里噙满泪花。接着,子女和老人紧紧拥抱三分钟,体味小时候父母怎样日日夜夜把自己抱在怀里。最后,由儿女、媳妇、女婿给父母洗一次脚,回忆一下小时候父母是怎样把自己拉扯大的。洗着洗着,场上场下哭成一片。

  一位中年村民单膝跪地给老母洗脚时,母子俩声泪俱下。“妈现在还不老,自己能洗,你有这份孝心就成。等妈将来真老了,你一定要多给洗几次。”“妈,放心!小时候你给我洗了不知多少次脚,你老了我也要常给你洗。娃绝不让你寒心!”

  洗脚、拥抱、喊声父母,让看似普通的亲情如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涌进了人们的心田。

  “公开的场合做这些事,确实怪‘雷’的,但获得的却是理解、亲近、感恩亲人的好效果。”杨启刚说。

  “雷干部”姚永计:

  泼命建设照料中心

  雷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姚永计讲了一个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故事。

  当时,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独自在家,一日三餐成了最大问题。“做少了不够,做多了剩下,吃剩饭、冷饭就成了家常便饭。”姚永计对此很不是滋味:“这件事解决不好,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村干部,好意思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2012年8月,村里开始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姚永计主动请缨。他每天天刚亮就开始工作,中午一边组织干活,一边上城里买材料,晚上没在十二点前睡过觉。一个多月的奔波和忙碌,姚永计累倒了,住院一个多月。出院后照料中心已投入运行,他又请缨当上了中心主任。

  从此,姚永计守在照料中心,每天买菜、买面、买油、买炭,逐笔登记。看花销定为多大,村里和个人才能负担得起;看生活标准定为多少,老人才能满意。两个月后,他摸索出了个人交100元,集体每人补贴100元,厨师管理工资、水电等其他费用100元,每人月平均支出300元的伙食模式。

  张粉合老人今年88岁,从三年前起,老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儿子把她送到日间照料中心。记者在照料中心见到张粉合时,她穿着大红带花的丝质衣服,正坐在房檐下晒太阳。她说:“在这里太舒心了!”

  姚永计介绍说,照料中心的饭菜要比老人们在家里吃得好一大截,饭菜每周不重样;吃过饭,老人们还可以一起看看电视、写写画画、打打牌、唠唠家常,热闹非凡;累了,每人有一张床铺,可以休息。为更好地照顾老人们,村里人还自发组建了一支几十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轮流到照料中心给老人们梳头、洗头、理发、剪指甲、洗脚、洗衣服、洗床单被罩、打扫卫生,还陪他们聊天、谈心、唱歌,使老人们心情更加愉悦舒畅。

  “日间照料倾真情,老人休闲乐无穷”,这是龙居镇雷家坡村老年协会副会长李天锁为赞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吟出的一句顺口溜。

  “雷媳妇”刘爱样:撑起一片倾斜的天

  身患重病的公婆、偏瘫的丈夫、早逝的儿子,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柔弱的刘爱样却坚强地撑起了一片天。

  1988年,雷家坡村女青年刘爱样嫁给了本村青年雷有根。婚后,俩人过起“你挑水来我浇园”的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但好景不长,1992年,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因生病用药过度,双目失明。2004年,丈夫在一次建筑施工中跌下来,落下终身瘫痪,紧接着儿子因病去世。2008年公公又得了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患上关节炎行动不便。从此,刘爱样又增加了一份负担,除了照顾丈夫,经营商店外,还得隔三岔五回家照看公公婆婆。

  一回到家,刘爱样就让婆婆在一旁歇息,自己包揽了所有的活。婆婆说她辛苦,她说这是做媳妇应该做的。在这个经济困难的家庭里,刘爱样对自己十分“吝啬”,从不买新衣服,而对老人却非常大方,及时为婆婆买换季的衣服,每次回家都要买上可口的食品。

  生活的压力很大,刘爱样为减轻公婆和丈夫的心理负担,在他们面前仍有说有笑,用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倔强,给这个家留下了希望。2012年,刘爱样被评为“盐湖区十大孝顺媳妇”,政府奖励了她一台洗衣机。然而,回到村里,刘爱样就把洗衣机捐给了日间照料中心。她说:“在这里,洗衣机用处会更大!”(本报记者 邓凯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杨建斌)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7916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