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脚步声——欧洲档案见证中华民族踏上复兴之路

2019-10-02 09:14:1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聆听历史脚步声——从欧洲档案探寻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这张德国大众工厂档案馆提供的拍摄于1978年的资料照片显示,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公司参观。 新华社发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聆听历史脚步声——从欧洲档案探寻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2019年9月25日,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工厂档案馆,一名工作人员展示一张桑塔纳轿车在中国的资料照片底片。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追寻

  与喧闹浪漫的香榭丽舍大街不同,法国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幽静安详。道边的一个小旅馆虽不起眼,但临街墙壁上镶嵌的一块纪念牌吸引着行人目光。

  纪念牌上雕刻着周恩来的头像,还有一行金色的法文:周恩来,1922年-1924年留法期间在此居住。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批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人远赴海外,尝试为东方古国寻找真理和光明的航道。

  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等赴法勤工俭学的革命青年都曾在这一小小房间内留下足迹。这些穿着旧西装、工装,啃着硬面包的年轻人,身居斗室,在昏黄的灯光下,阅读《共产党宣言》,在心中刻下坚定信仰:唯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

  蒙塔日市杜吉公园不远处,一栋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宅静立在雷蒙特列街。这里曾是中国勤工俭学青年寓所,如今成为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塔日纪念馆。

  1920年,年仅22岁的周恩来赴法留学。到达巴黎后,他发起组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开展党团活动,并编辑革命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

  一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了蔡和森、向警予在蒙塔日市杜吉公园召集留法学生会议的情景。照片中,十几名青年或坐或站,聚集在公园一角。虽然容貌已不清晰,但是他们为救亡图存发出的呐喊之声犹在耳畔。

  有人这样回忆当时的岁月:“我在法国待了5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4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就是邓小平。

  在荷兰皇家文理学院社会史国际研究所档案馆,记者看到1848年比利时向宣传革命的马克思发出的驱逐令。

  在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塔日纪念馆,馆长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法国内政部于1926年签发的驱逐令复印件。被驱逐者名叫邓希贤——正是邓小平曾经使用的名字。

  历史,总是在巧合中,蕴含着必然。

  马克思虽屡遭普鲁士、法国、比利时当局驱逐,但他的理论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年轻的邓小平在法国一步步走向马克思主义,用一生践行着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此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最伟大革命的序幕。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金秋,毛泽东庄严宣告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英国大英图书馆保存着17世纪以来的新闻档案资料。新华社记者查阅后发现,1949年10月1日之后短短一个月,《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英国主流媒体刊发了一百多篇有关新中国的报道,密切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气象。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和战略版图,其影响力可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相比……”1949年10月3日出版的《泰晤士报》刊发题为《新中国》的文章。

  沧海横流,曲折壮阔。从命运谷底奋力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杨婷 ]
聆听历史脚步声——欧洲档案见证中华民族踏上复兴之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506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