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2020-10-23 16:04:1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3日电 题:“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强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2)“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楼房和别墅(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亩产1000斤妥妥的。”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农民郇金德对今年的水稻收成十分满意。

  郇金德种了130亩“稻花香”水稻,今年黑龙江省遭遇台风“三连击”,部分水稻倒伏。“尽管受点损失,但还是丰收年。”他笑着说。

  郇金德的话,让79岁的老支书张宝金松了一口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5)“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村民驾驶收割机准备去地里收割水稻(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张宝金是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原型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掀起土改的地方。当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粉碎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今年8月以来,黑龙江省接连遭到台风侵袭,张宝金一直忙碌在一线。在一次修理水毁桥梁时,他不慎摔了一跤,至今也没好利索,但全村人在他的带领下,把台风给农业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4)“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一处耕地中,村民驾驶收割机抢收水稻(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过去元宝村曾长期以玉米种植为主,张宝金提出不同看法,同一块地种水稻,收入能多出好几百元,他提倡旱田改水田。

  有人犯嘀咕,不会种水稻咋办?村里党员带头种,村集体还免费给农户打井、教技术、用农机。近10年间,元宝村水稻已占全部耕地面积2/3左右。村里还成立了稻米合作社,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初具规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6)“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水稻加工厂的工人启动全自动大米生产线(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精农业,更要强工业。

  早在1980年,时任大队支部书记的张宝金就认识到,要想富,必须办企业。元宝村先后办起筷子厂、铅笔厂等,铅笔产量最高时曾占全国1/4,是黑龙江省最早的“亿元村”之一。但随着产能增加,普通铅笔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拼价格已没有优势。

  出路还是改革。2016年张宝金提出铅笔产业低端改高端,提高附加值。位于元宝村的哈尔滨元宝山制笔有限公司以前日产铅笔100万支,每支利润才2厘,改革后铅笔产量少了,日产40万支,但每支利润达到1毛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8)“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在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一家笔业有限公司内,工人在进行铅笔生产作业(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因土改闻名的元宝村,目前拥有铅笔厂、铅笔板厂、大米加工厂等众多企业。全村600多户,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企业上班,这在黑龙江农村并不多见。村民鄂文俭以前在南方打工,村里企业多了,他回乡在铅笔厂工作,两口子月工资加起来五六千元。

  在“土”中谋发展,在“改”中再奋进,改革带来山乡巨变。《暴风骤雨》中的赵玉林因为穷得没衣服穿,被称为“赵光腚”,土改前的元宝村也被叫为“光腚屯”。如今,元宝村总资产达7.3亿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半数以上村民住进了楼房或别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7)“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暴风骤雨”纪念馆(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元宝人富了,他们又瞄准文化产业。继建起“暴风骤雨”纪念馆后,村里又规划建设土改风情一条街、旅游民宿等项目。

  “我们将依靠土改文化发展旅游业,打造新增长点。”张宝金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尹世杰
加载更多
天山脚下稻花香
天山脚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664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