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23 18:38: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世界读书日,你“慢阅读”了吗?

字体:

  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  题:世界读书日,你“慢阅读”了吗?

  新华社记者孙丽萍、蔡馨逸、张超群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传统据称来自西班牙。勇士屠龙救出公主,公主则回赠一本书,以此象征“胆识和力量”。

  如今,现代人的生活日益被手机绑架,书卷里的“胆识和力量”成为奢侈。网络时代,我们能否每天放下手机半小时,回归宁静愉悦的“慢阅读”?

  世界读书日:一场放下手机的“阅读实验”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一场颇具话题性的“阅读实验”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图书馆邀请30名读者完全放下手机,埋首阅读纸书。

  陕西省图书馆举办读书“慢直播”活动。(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摄)

  没有手机接收信息的恼人滴答声,没有屏幕时不时闪烁蓝光……偌大的空间里,一切回归阅读最初的模样。在一个半小时时间里,只有翻书写字的细微声音间或打破宁静沉谧的气氛。

  连日来,陕西省图书馆以接连四场读书“慢直播”活动,呼唤人们回归深度阅读。在互联网的另一端,上万名观众通过网络视频平台观看了这次网络时代的阅读实验。有人评论:“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我们倡导的是专注、深入且带有思考的阅读方式。”陕西省图书馆抖音平台管理员张琛说。

  读者在读书“慢直播”活动中专注阅读。(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摄)

  23岁的西安姑娘甄婉君在两场直播活动中读完了2本历史类图书。平时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看书的她表示,强制自己放下手机静心读书其实“很有必要”。“就像吃饭需要细嚼慢咽一样,慢阅读的‘吸收率’真的不一样。我发现自己在专注阅读时,很自然地就会拿起一支笔边读边记,所读过的内容可以很顺畅地进入记忆。”

  快“读屏”慢“读书”,慢阅读有助于抵抗焦虑

  饱读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们常以这些词句形容那些通过阅读而内心充实、精神丰盈的人。

  不过,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读屏时代”的你我他,多数时候都处于“吃不饱、看不够”的内心焦虑、精神损耗状态。阅读专家指出,长期手机阅读,人们的注意力变得难以集中,沉浸式的、长时间的慢阅读更加成为奢侈品。

  都江堰市钟书阁书店。(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摄)

  刚刚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是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数字化阅读的主力人群是18至49周岁的中青年群体,同时越来越多的50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加入数字化阅读大军。

  上海近日发布的市民阅读状况调查也显示,人们“读屏”时间日益超过“读书”。调查同时显示,疫情期间65%以上上海市民发现阅读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亚朵集团和北京单向空间合作,在上海率先将书店开进了酒店成为“网红”。亚朵集团新知社区负责人舒卷发现,习惯于读屏的“Z世代”年轻读者近年来对回归纸质阅读也表现出强烈兴趣。与孤独地抱着手机阅读相比,他们更期待在书店遇见“有趣的灵魂”,寻找属于自己的社群,以阅读抵抗孤独不安、焦虑内卷等情绪。

  有学者指出,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所谓慢阅读并非单纯强调阅读速度之“慢”,而是“追求阅读的纯粹和它带给人的愉悦感”。

  “好的阅读会让读者浑然忘我,完全进入书本描述的世界中,而脱离日常生活的包围。” 作家赵丽宏说。作家周立民认为,慢阅读和深度阅读不是刻意为之,一个人内心真正安静下来,就能自然进入这种阅读状态,“像一个饥渴的人遇见水和面包。”

  回归慢阅读:你的“内心”更强大了吗?

  回归慢阅读,归根到底源于国人对阅读品质提升的追求、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读书”和“读屏”一样随时随地——不少省份近年来都在完善阅读环境上下足力气。优质阅读内容和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变得触手可及。兼具“颜值”和“内涵”的实体书店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吸引人们打卡拍照之余,为爱书人营造了美好的阅读环境。

  在上海,实体书店为推动读者深度阅读、慢阅读进行了许多尝试:从邀请作家名人为读者开“有营养的书单”,到举办马拉松式的书籍朗诵活动,为读者设计充满惊喜的“阅读盲盒”,甚至邀请读者睡在书店里……

  “我感到中国读者对阅读有着巨大的热情。”日本茑屋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店铺制作人松尾祥平告诉新华社记者,受到疫情影响书店每天采取提前预约模式、限流2000人进入,但预约名额总是被快速抢完。

  4月22日,茑屋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店铺制作人松尾祥平在位于上海上生新所的茑屋书店阅读书籍。(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今年世界读书日,茑屋书店上海分店设计了特别展览引导读者重新“走进书的世界”。展览致辞写道:“源自生活的种种思考和感悟凝聚千书,成为支持更美好生活的力量,吸引我们沉浸其中、汲取滋养……”

  松尾祥平认为,阅读的“快和慢”,是读者内心状态的映射,也是读者内心做出的选择。“其实,比起手机阅读的‘搜索-获得’,缓慢地翻开一本从设计印刷到图片文字都充满魅力的纸质书,像是一次通往未知世界的、令人兴奋又期待的‘探险’。”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73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