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5/ 22 17:55:08
来源:新华网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神州巡礼|黑龙江:振兴开新局 筑梦黑土地

字体:

  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 题:黑龙江:振兴开新局 筑梦黑土地

  新华社记者管建涛、王建

  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新画卷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打好组合拳,筑梦黑土地,爬坡过坎开新局,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让小康成果惠及更多百姓,谱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黑龙江省20余个市县的50余户建档立卡户,在自己受益的扶贫产业中面露笑容(2020年7月至10月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脱贫攻坚共绘乡村新蓝图

  5月中旬,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一栋栋新居透着民族风情。在八岔村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脱贫户周洪香和其他10多位村民正在唱赫哲族传统民歌。

  72岁的周洪香和老伴刘永全如今住在赫哲新居里,“以前的日子可苦了,在山上住地窨子,打鱼时在船上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现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赫哲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周洪香说。

  八岔村赫哲族脱贫户刘永全(右)与老伴周洪香在赫哲新区的自家住房前合影(2020年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仅存300余人到如今的5000多人,从原始渔猎为生到当下安居乐业,赫哲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征程中,唱响了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覆盖黑龙江省11个县,拜泉县就是其中之一。

  5月初,在拜泉县长春镇滑子菇产业扶贫基地,裕民村50岁的贫困户时雪花在这里务工,“每个月在家门口能挣3000多元。”时雪花很知足。

  为决胜脱贫攻坚,拜泉县发挥扶贫产业项目资产收益金正向激励作用,把资产收益分配和劳动挂钩,去年底全县22个产业扶贫基地安排就业人员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在望奎县海丰镇恭头一村的自家园子里,脱贫户曹洪奇在清理龙胆草中的杂草(2020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5月15日,黑龙江省望奎县海丰镇恭头一村脱贫户边志富在中药材基地劳作。过去,恭头一村村民以种地为主,村里没有产业。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中药材产业之路。

  这两年,正是靠着产业发展的韧劲,边志富尝到了甜头,实现了脱贫,走上了小康道路。

  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177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如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省百姓正在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而奔忙。

  黑龙江省望奎县海丰镇恭头一村的中药材科研和种苗繁育基地(无人机照片,2020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开拓创新凝聚振兴新动能

  5月初,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厂长许四海正和工人操作万吨水压机,一个红彤彤的钢坯在水压机锤炼下,慢慢变成了大型工件。

  “现在我们水压机锻造厂不愁订单。”许四海说,厂里的创新团队攻克很多超大锻件及核电高端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了多项国内行业空白,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在中国一重生产车间,工人在万吨水压机旁生产作业(2020年4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这是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前几年,中国一重出现亏损,一度举步维艰。近年来通过创新驱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2020年,中国一重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7.19%,今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

  在中国一重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作业(2020年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面对产业结构偏重等制约因素,黑龙江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

  为破解民营经济偏弱问题,黑龙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过去五年,飞鹤乳业、建龙集团等一批民营企业相继加入百亿级企业行列。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高于规划目标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1%,高于规划目标2.1个百分点。

  在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内,工作人员将水稻秧苗装进无人驾驶插秧机(2021年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近日,黑龙江七星农场水稻插秧拉开大幕,种植户刘永兵种了150多亩水稻,今年用上了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

  “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插秧质量。”刘永兵说。

  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中的稻田画(无人机照片,2020年8月21日拍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近年来,七星农场不断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现代农业管控能力和粮食生产水平,智慧农业渐入“快车道”。

  5月18日,在我国“东极”抚远市的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台台高速插秧机正在水稻田中作业。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说,五年来,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社员由原来的38户82人发展到124户336人,水稻平均亩产从1000斤提高到1100斤左右,还把“玖成鲜米”销往北京、江苏等地。

  当前,黑龙江粮食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0年领跑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更加稳固。

  绿色生态注入发展新理念

  5月初的一天,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溪水林场,不时有饭菜香味从院中飘来,叮叮当当……天没亮,刘养顺和妻子王秋娥就开始忙活儿,一人准备菜品,一人收拾餐桌用具。

  很多人想不到,5年前还是一名普通退休林场职工的刘养顺,能成为闻名林场的农家乐老板。

  “旺季那会儿想吃都得提前预订,院子里十几桌客人每天都坐得满满的,别提多热闹了。”刘养顺说,林区人曾把过度开采当成来钱道,如今明白了,把林子养得更绿,依托生态发展旅游,“绿树生金”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不只刘养顺,伊春许多林场退休工人都放下锯刀,改拿菜刀,烹饪“生态饭”。

  游客在伊春红星火山地质公园欣赏杜鹃花(2019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伊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障区。五年来,伊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3.8%。目前,伊春市森林蓄积量3.74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0.59亿立方米,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

  5月20日一大早,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松花江外滩公园的江畔栈道上,不少市民在散步,不时有市民将手机镜头对准松花江边的美景。“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以前江边有船厂和夜市,虽然看着热闹,但乌烟瘴气,水污染严重。现在夜市变成了篮球场,船厂也迁走了,看着心情也舒畅了。”市民刘德安说。

  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滩涂湿地(2019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佳木斯市松花江外滩公园环境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河湖长制。过去佳木斯市一些河湖段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突出。近年来,以河湖长制为依托,佳木斯市推进河湖清“四乱”和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水域岸线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481处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4.44%。

  初夏时节,行走在龙江大地,绿意盎然,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小康路上的幸福底色。(参与记者:马晓成、徐凯鑫、王松)

【纠错】 【责任编辑:聂晨静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747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