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地球变绿,中国贡献多大?
遥感为你揭秘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11月22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4个专题报告,涉及森林覆盖、重大自然灾害、土地退化、大宗粮油作物等领域。新华网邀请三位参与报告编写的专家进行解读。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卫星遥感是怎么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的?和百姓生活相关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遥感手段监测?

卫星遥感是怎么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的?和百姓生活相关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遥感手段监测?
5
专家
遥感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遥感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牛铮:比如,送外卖需要有地图,打车也需要地图数据,这些地图很多都是由遥感数据生成的,随着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动态相关地图的变化更新也可以传输。从政府决策层面看,遥感技术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城乡建设用地、农作物估产、生态环境监测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对整个周围环境进行判断。遥感卫星是从高空看,地球上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变化甚至灾害,我们都可以实时获取信息。
吴炳方: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遥感有几个特点,一是高频次观察地面,比如气象卫星每15分钟、每半小时可以把全球的云图扫描一遍,周期性地监测地面的变化。第二,全覆盖进行监测,不是抽样性的,不是只看一个点,而是要监测整个范围。第三,遥感利用的光谱信息。我们说眼见为实,人类肉眼看到的是光,遥感用的光谱远远超过人类肉眼看到的信息,它能够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多仅凭肉眼看不到的信息,更好地提高国家和政府的决策能力,也可以提高每个人生活的获得感。
高志海:遥感就是从空中照相,遥感照相机比大家玩儿的照相机高级很多,孔径很大,如果小就照不了多少东西。空中有多种平台,卫星、飞机、无人机等,不同的平台可以搭载不同的相机,可以根据监测目标搭载不同的相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大尺度的,如果用其他手段远远达不到监测变化的要求,只有遥感才能做到这种大尺度的监测。
1
新华网

报告今年是第8年发布,往年都针对哪些专题内容进行了监测分析?发布这么多报告取得哪些成果?

报告今年是第8年发布,往年都针对哪些专题内容进行了监测分析?发布这么多报告取得哪些成果?
2
牛铮
围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发出中国声音
围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发出中国声音
从2012年到2018年,这7年我们围绕全球生态环境三个主题,一个是典型要素,第二是热点问题,第三是重点区域。我们在前7年发布了9个专题,出了18本报告。今年我们发布4本专题报告,包括森林覆盖、重大灾害、土地退化、全球大宗粮油作物。这些报告主要服务对象有三个,一是政府的决策部门。第二,科学界科研人员拿到报告提供的数据,在各自从事的科研方向上有所进展。第三,希望把报告介绍给各位网友,介绍给广大的公众。在国际上,我们参加了地球观测组织GEO,通过政府间合作组织,向国际社会公布我们写的生态环境报告,给大家提供认知,反映我们对整个世界和全球变化的认知过程,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1
新华网

2018-2019年全球粮食生产形势如何?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尤其是非洲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2018-2019年全球粮食生产形势如何?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尤其是非洲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3
吴炳方
粮食安全监测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粮食安全监测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每年把粮食安全作为监测主题。我国的粮食安全监测,已经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独立的第三方信息源,有利于他们作出判断,例如今年国家粮食生产情况怎么样?需要采取怎样的粮食供应策略?这项工作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粮食安全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信息鸿沟,需要知道哪个地方有粮食,哪能买到粮食,才能作出精确判断。科技部推动粮食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生产形势监测,发布年度报告,目的就是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来消除粮食安全的信息鸿沟。总体而言,非洲过去15年粮食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有些国家区域差异巨大,有些国家改善很快,有些国家不但没有改善,粮食安全形势还更严峻了,需要国际社会给予更多关注。中国是首个推出粮食遥感监测云服务的国家,我们提供一种云服务解决方案,希望世界上其他国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成本再去建立这个系统,而是把重心放在应用这套系统来监测和分析上,来服务于自己国家的政策决策。
1
新华网

气候变化是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吗?NASA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变绿的主力军,有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持?

气候变化是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吗?NASA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变绿的主力军,有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持?
4
高志海
中国森林面积近20年增加0.45亿公顷 世界少见
中国森林面积近20年增加0.45亿公顷 世界少见
从退化本身来说,以人为活动是造成退化的原因为主。通过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近20年,人为活动得到很大改善,新问题是气候变化。近20年,全球特别是中国做了许多努力,效果对政府和大众都很重要。这次给出了明确答案,确实有效果,全球恢复主要在亚洲,亚洲主要在中国和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核心是印度,这是全球恢复带头的国家。在全球土地恢复上,中国和印度的贡献大约占全球的27%。其中,中国贡献20%,印度贡献超过7%。我们发现中国恢复70%是林草、森林和草地,林和草都是生态工程的重点;印度的情况主要是农田,恢复的80%是农田,因为自然条件跟我们不一样。这两个国家防治土地退化的经验为全球树立了榜样,可以把不同的经验在不同的国家推广。中国的森林总面积达2.1亿公顷,近20年差不多增加0.45亿公顷,在世界上是稀少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减少,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平衡,而中国是增加,这和我们重视生态建设分不开。
1
新华网

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遥感监测技术是如何发挥相应作用的?

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遥感监测技术是如何发挥相应作用的?
2
新华网
应对重大灾害发生 遥感图起关键作用
灾害应急管理离不开遥感监测,很多灾害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例如森林火灾发生在原始森林,当然也有像洪水、干旱这种大范围只能在局地观测的灾害现象,这就需要用遥感技术手段全面监测。灾害最主要的是时效性,所以今年年报总结了过去1-2年自然灾害发生的状况,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在国内重大灾害发生时,利用遥感及时监测,并报给相关的决策部门。可以说,遥感图在应对重大灾害发生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例如澳大利亚发生山火时,他们特意向我国政府申请使用中国的遥感卫星监测当地的山火过程。类似这种山火发生时,人很难接近,利用遥感手段了解发生时间和范围,可以实时看到火灾的变化过程,由此决定最佳的灭火地点、时间和手段,这非常重要。
1
新华网

遥感监测手段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对国际社会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遥感监测手段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对国际社会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3
吴炳方
分享遥感数据 推动全世界应对灾害能力建设
因为灾害是一个全球共同问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光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地方发生了灾害,遥感数据都是免费互相支持的。澳大利亚出现火灾情况,中国提供遥感数据给他们也是这个原因。我们中国的卫星资源越来越多,我们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火灾、地震、水灾、旱灾都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这些技术都可以跟其他国家分享。比如说蒙古国,我们的旱灾技术,不光跟他们分享技术,而且培训他们,使他们形成自我循环的能力。除了蒙古国,在吉尔吉斯、缅甸、斯里兰卡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火灾监测,也是希望把这个能力向全世界分享。我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也深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了技术以后不应该留在手里,而是向全世界分享,推动全世界应对灾害能力建设。
1
新华网

很多自然灾害会引起重大损失,遥感技术如何在这方面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很多自然灾害会引起重大损失,遥感技术如何在这方面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5
专家
遥感技术助力汶川灾后重建
遥感技术助力汶川灾后重建
吴炳方:首先要了解是哪个地方发生灾害,影响力有多大,这是基础信息。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损害发生在什么地方?农作物受淹将导致绝收,还是还能恢复?比如,我们给莫桑比克制定灾后重建计划,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一个准确的信息支撑。需要知道哪里发生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去提供帮助。
牛铮:2008年汶川地震死伤惨重,2018年在总结汶川十年监测、重建结果时,我们发现遥感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地震发生时,有些地方还有泥石流和滑坡,当初找重建的地址建设北川县城的时候,就利用遥感手段,找地质情况最好的地方重建相关的基础设施,重建居民点。遥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决策过程。灾害应急响应时间越来越短,应急时间越来越短,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掌握灾情准确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
高志海:还有一些技术手段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比如地震之后地面移动,在这个灾害评估中遥感有一种技术手段叫感测,即利用微波手段可以针对移动位置、变形程度进行毫米级监测。
1
新华网

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今年在我国举办,库布齐治沙模式向世界分享。怎样科学认识目前全球和中国土地退化的程度和状况?

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今年在我国举办,库布齐治沙模式向世界分享。怎样科学认识目前全球和中国土地退化的程度和状况?
4
高志海
全球土地恢复面积略大于退化 荒漠化治理见成效
全球土地恢复面积略大于退化 荒漠化治理见成效
监测不是简单的获得几个数据,而是通过图像知道哪一块需要治理,落实到地块上,这很重要。第一,根据我们监测的数据,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复的面积差不多。实际上是吃了一颗定心丸,都是1600万平方公里左右,恢复的面积稍微大于退化的面积。第二,我们发现退化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恢复主要在北半球。全球的陆地主要是北半球,退化主要在南半球的非洲和南美。广泛的亚欧大陆情况乐观一些。第三,非传统的土地退化区域,全球最大的亚马孙森林和刚果热带雨林在退化,跟我们新闻报道提到的火灾、开发不一样,我们发现是大范围退化,大范围退化只和气候有关系,砍伐具有局部性。
1
新华网

中国生态保护工程对全球森林覆盖、土地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正面的效应?

中国生态保护工程对全球森林覆盖、土地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正面的效应?
4
高志海
生态工程建设实施首先要靠科技支撑
首先是技术,在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靠的是科技支撑。我们国家经过科研人员和生产建设人员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在水土保持,包括挖坑栽树技术,还有退耕还林方面积累很多经验和技术,并且拥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第二,土地退化或者荒漠化可以治理,不同类型我们都可以治理,中国有不同的技术,大家要有信心,这个很重要。第三,生态建设中,政府主导、政府行为、政府投入很重要。从管理这一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任何生态工程都需要好的管理。中国、印度两个典型给世界作出了榜样。
牛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副组长
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大宗粮油作物专题编写组组长
高志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土地退化专题编写组组长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