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6/ 03 19:54:10
来源:新华网

徐直军:创新是华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字体:

图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言

  新华网上海6月3日电(凌纪伟)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6月3日在上海召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大会报告中发言,他分享了华为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徐直军说,如何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几乎每一个企业和组织而言,都是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事情。华为30多年的发展,一路走来,可以说是一个持续创新的历程。

  徐直军以华为移动通信产业为例,分享了华为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启示:创新无处不在,愿景驱动,早决策、敢投入,多条路径,关键突破,全球广泛合作,产业政策及时,全产业链同步,创新永无止境。

  徐直军说,在企业成长的任何时期,即不管是追赶者、挑战者还是领先者,都需要基于客户需求的持续创新,也都能够创新。在产业发展的任何阶段,也都需要创新驱动,越靠近研究阶段,越需要愿景驱动的创新,越靠近产品阶段,更多基于客户需求驱动的创新。他认为,华为的5G经历了从研究、标准到产品的产业发展全过程,而我们国家在所有这些阶段都面临着强烈的创新诉求和创新挑战。

  “华为5G的创新首先是从愿景驱动开始的。”徐直军说,2013年,华为提出5G要实现比4G提升1000倍的网络容量、要能够连接1000亿的物联网设备、提供10Gbps的用户速率和极低时延。今天看,这些愿景正在逐步实现的过程中,正是由于那时候对未来的憧憬,和开创未来的勇气,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国家的很多产业正在升级,相信只要敢于憧憬未来,就一定能开创未来。”

  徐直军认为,5G创新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现在回顾,华为用于研究的资金需求没有想象的大。“我发现,越早投入,可能累计投入更少。”他透露,2017年,也就是5G商用的两年前,华为就开启了6G的研究。

  创新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多种选择,华为在5G研究过程中发现,实现愿景目标可能的技术路径很多,但并不清楚哪一条技术路径能最终实现目标。徐志军说,华为采取了多路径研究和探索,最终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技术,而且真正找到的不一定是初期看好的技术路径。在研究与探索过程中,华为平等对待每一个团队,特别是那些技术没有被最终采纳的团队。

  徐志军说,从2G、3G、4G到5G,每一代移动通信都开创了自己的时代,这背后是一系列基础研究发现和关键技术突破,因为这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被一次次扩大。5G的Polar码技术就是这样的关键突破之一。

  在5G整个发展过程中,华为始终坚持全球开放合作。据徐直军介绍,在5G研究合作方面,华为与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教授孵化了300多个合作研究项目。在跨行业合作方面,华为参与和联合推动多个跨行业组织。

  徐直军认为,对于创新型产业,适时、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反之不适当的产业政策可能对产业发展造成伤害。他以5G频谱和牌照为例做了解释,认为国家及时发布5G频谱政策、发放5G牌照,选择中频作为5G频谱而不是毫米波,对中国5G今天的全球领先、产业化至关重要。

  徐直军认为,中国5G是以规模商用为目标来创新,构成规模商用的每一个要素都有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来承担,并通过试验网来验证各要素进展情况,使得5G得以快速投入规模商用。“中国面向未来要打造的产业会很多,借鉴5G的经验,避免锣齐鼓不齐,使一个个新产业能得以快速规模化应用。”他说。

  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长河中,5G是一个创新成果,也是一个创新起点,创新是无止境的。“纵观华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无论是2G、3G、4G还是5G时代,主旋律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且走过了从客户需求驱动的创新到愿景驱动的创新。”徐直军认为,不仅仅是移动通信产业,华为的其它产业,但凡发展得好的,无不是因为有丰富的创新和突破。在华为,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如何通过创新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实现领先,已经是一种工作常态。

  尽管每个企业或组织都有自己的特点,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可能不同,企业自身成长的阶段可能不同。但徐直军通过华为的实践告诉大家,“创新都是需要的,也都是能够创新的,创新是无处不在的。”

  浦江创新论坛创办于2008年,是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高层次国际论坛。2021浦江创新论坛以“创新,为了人类美好生活”为主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全球近百家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及智库机构的150余位专家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交流。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120112752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