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芮晓武:换道超车,闯出网信产业发展的一条新路

近日,“中国电子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科技创新工程”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月19日下午,专访该项目完成单位负责人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芮晓武,介绍在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科技创新成就。[详细]

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记者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详细]

道固远,笃行可至——病毒斗士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病毒“斗”了一辈子的防疫英雄侯云德,8日在人民大会堂站上了中国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年近九十还在上班。[详细]

60多年只做一件事,让火药重焕荣光的“中国诺贝尔”——记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火炸药专家王泽山院士

比炸药发明者诺贝尔晚出生一个世纪的王泽山,在火炸药研究方面的贡献堪称“中国的诺贝尔”。[详细]

奏响中国创新最强音——从国家科技大奖看创新走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京举行。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这场颁奖大会无疑是科技界的盛事。今年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和中国科技奖励制度进入“深改时间”后的首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重大科技成果从零星到井喷,从量变到质变,人们看到,中国科技正站在飞跃发展的新起点。[详细]

新华时评: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一辈子全心全力干一件事——王泽山一生钻研火药,侯云德与病毒斗了半个多世纪。道固远,笃行可至——这是8日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两位院士给中国科技界尤其是科技管理者的启示。[详细]

克拉通、冻土、激光钕玻璃、电表智能计量 这些斩获国家科技大奖的科研成果能干啥?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华北克拉通破坏、冻土与寒区工程、激光钕玻璃、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这些对普通人而言深奥难懂的科技词汇频频出现在奖励大会现场。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大奖的科研项目究竟在研究啥?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生产和生活又能产生哪些影响?[详细]

大国制造“东北狼”——记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团队

今年获奖项目名为“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是从源头上解决航空、航天、交通领域高端装备所选用的新型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构件加工中面临的世界性难题。[详细]

新华微评:致敬!科学家

今天,王泽山和侯云德两位院士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誓言铮铮,赤子之心。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以创新成就笃行报国之志。中国之所以“厉害了”,离不开这些大国脊梁的顽强奋斗。今天,让我们为科学家刷屏,向创造者致敬![详细]

铸就能源运输“大动脉”: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仅0.008秒,来自甘肃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可瞬间送至湖南湘潭换流站……这是8日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最近成功应用于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时的场景。[详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泽山、侯云德:奖金用于科学研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泽山、侯云德:奖金用于科学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2岁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89岁的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名国家最高科技奖新科得主均向记者表示,要把奖金用于科学研究。[详细]

多位华裔科学家获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多位华裔科学家获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美国、英国、瑞典和乌兹别克斯坦的7位外籍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详细]

祖国恩泽重于山——记王泽山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祖国恩泽重于山——记王泽山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院士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被称作“火药王”。他更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曾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又先后于1996年、2016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详细]

“绿色革命”新开端——记李家洋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通俗来说,李家洋团队主要是为解决稻米的两个“好”——既“好看”又“好吃”。前者是指培育出分蘖数适宜、茎秆强壮、穗大粒多的高产理想株型品种,后者是指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据统计,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引用8000余次。[详细]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有6个项目带“港味”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有6个项目带“港味”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京举行。在评选出的271个项目中,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科学家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的共有6项。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主持完成的“聚集诱导发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详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北京获奖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共有78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2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6.1%,与去年相比上升13.9%,创历史新高,展现了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劲势头。[详细]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11年迎来“双响”

时隔11年,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聚集诱导发光”和李家洋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双双折桂。[详细]

一图盘点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详细]

图解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亮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与1月8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奖励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详细]

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详细]

王泽山、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详细]

做无愧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新年的钟声还在回响,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又在北京隆重召开,新一批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入党和国家荣誉殿堂。[详细]

国家科技三大奖持续“做减法” 推荐制“挑大梁”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即将召开。这是继2017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简称《方案》),奖励大会“变脸”后首次与公众见面。[详细]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有何新变化

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发,每年都是科技界的盛事,备受公众瞩目。[详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科技奖励制度是鼓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改革和丰富科技奖励制度,有利于激发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创新创造的热情。[详细]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