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让人人成为国之歌者 为国而歌
  【《有话》第40期: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让人人成为国之歌者,为国而歌】我们都知道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却鲜有人知道聂耳逝世的时候才23岁。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其中广为传唱的《卖报歌》、每年春节常常会听到的《金蛇狂舞》都是聂耳的作品。近日,一部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成长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过程为主线的电影《为国而歌》在全国各地上映了。本期新华网《有话》邀请到了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同时也是聂耳先生的亲侄孙青山,为我们分享聂耳的成长故事以及《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青山,是一位音乐人,但是我也很热爱电影。在最近也编剧和导演了一部电影叫《为国而歌》。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经常带我们去参加一些活动。记忆最深的就是当时去过玉溪,云南的玉溪有个聂耳公园。那个时候我慢慢开始知道我们家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我外公的弟弟叫聂耳。

  大家都了解聂耳先生是国歌的曲作者,但是聂耳先生作为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太多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每一个小孩都会唱的《卖报歌》、还有我们听到的《金蛇狂舞》,基本上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放,这也是聂耳的作品。当然还有更多的像《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聂耳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45首作品,基本上每一首作品都很优秀。

  聂耳的妈妈是傣族人,特别喜欢云南的花灯,还有云南的一些民间音乐,傣族民歌。当时聂耳的母亲都会在睡觉前给比较调皮的聂耳演唱,所以聂耳是在妈妈的音乐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一个四川的邻居是个木匠,这个木匠特别喜欢音乐,他会吹一手好的竹笛。他教聂耳吹竹笛,丘木匠也算是聂耳的一个启蒙音乐老师吧。他会自己手工制作竹笛,他送了聂耳竹笛,开启了聂耳先生的音乐之门。而且三哥,就是我的外公也和聂耳在学校里面组织了一个民乐团。现在你们到翠湖还可以看到很多的人会在那载歌载舞,有管乐团、有唱歌的,我们开玩笑说那个时候就是聂耳的一个竹笛,我的外公一把三弦或者一个二胡走天下。他们就经常跑到翠湖去演奏,很多围观的人啊。这算是他们的一个音乐实践的地方,也是他们很快乐的童年。

  我现在来看待聂耳先生,我觉得用天才的音乐少年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聂耳先生在接触所有的乐器后,很快的时间内就会演奏。包括我们现在有很多照片可以看到,聂耳先生在上海除了钢琴、小提琴之外,他还是第一个用吉他创作的作曲家,还是无师自通的一个。

  小时候听到国歌是在升旗或是在学校的活动里面,长大以后特别对国歌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它的创作的由来,我对国歌的理解完全改变了。国歌的诞生有很多的故事,而且里面蕴含着太多太多的民族情感。每一个人都可以演唱这首歌,一个八度多一个音是它的特点,就是人的声带基本上可以演唱的音乐是在两个八度,那么一个八度多一个音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一个可以发声的人、可以说话的人都可以适合他的音域,都可以演唱。因为聂耳先生一直说想创作一首大众可以接受的歌,所以说它是一个为大众而创作的歌曲。

  我觉得真的要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来理解,首先田汉先生我觉得非常伟大。这首作品是他在创作一个文学剧本开始的,田汉先生创作完这个脚本就被国民党当局以“宣传赤化”的名义批捕了。那么聂耳先生看到这个歌词的时候,特别有感觉。原来的歌词是“前进 ,前进”。最后聂耳先生把“进”作为一个重音放到了这个作品里。“前进,前进,前进进”,其实这个音乐是没有停止的。我觉得像是一首战歌,像战场上枪的声音,它用了很多复点。《义勇军进行曲》的“起来”,特别特别有价值,也特别有力量。这首歌就让中国人不要下跪,起来嘛,前进嘛。我看过一个资料,特别的可悲,在旧中国的时候,日本人可能一个小马队,很少的人进来,全村的老少都在马路边跪下,就是为了求生。所以我觉得《义勇军进行曲》在那个年代,是一个药方、精神的药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以后,它的传播有多大呢?马来西亚的游击队把它的歌词改了,马来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东南亚的很多反法西斯战线的国家都把这首曲子用到自己的身上。美国当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黑人歌唱家叫保罗·罗伯逊,他在美国的时代广场第一次演唱了聂耳的这个作品。反法西斯胜利的时候,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代表也是用这首曲子在盟军的广播里面去播放。现在我们唱这首歌为什么还会有热血、还会感觉到震撼?中华民族那个时候抵御外强侵略,我们起来;但是现在中华民族强大了,我们再唱这首歌的时候会激励我们。

  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一首曲子唤醒了多少人起来。我想能不能把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呈现在大屏幕上。机缘巧合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把这个我心中想讲的故事变成了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的《为国而歌》这个电影。

  在创作电影的时候,我就写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者聂耳、田汉;还有一条线就是远征军的战士,他们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践行者。

  通过一首歌的诞生,创作了一部电影,它的意义特别重大。我觉得有几方面,第一是作为一个国人,我觉得应该了解自己国歌诞生的历史,这个我觉得是重中之重,国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的一个象征。第二个是我觉得聂耳和田汉先生还有剧中的很多人,应该可以作为现在年轻人的楷模。我觉得“纯粹”这个词用在我们的台词里,用在聂耳先生身上,用在很多革命先烈人的身上特别的合适。希望现在的孩子们或者现在的年轻人去理解“纯粹”这两个字,纯粹的一个信仰。最最重要的是聂耳先生在23岁的青春中,他有社会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对这个电影来说价值也很大,聂耳在给妈妈写书信的时候19岁、20岁不到,他说,“妈妈。我是为社会而生,我想在这个人类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我看到过郭沫若先生写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国族并寿”就是与中华民族在一起,我觉得这个对聂耳先生的褒奖特别特别中肯。

  《为国而歌》这个电影里我一直说一句话,让所有的演员是不是可以有温度,我觉得温度这两个字特别重要。我们会看到一个一个历史人物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对历史的重温从这个电影里看到你完全不了解的人生,看到你应该学习的人,你也应该反省我们这些文化英雄的初心。他们的初心是什么?是民族的自强、民族的崛起,我也觉得他们有一个社会的属性、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觉得现在去看这个电影特别契合这八个字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4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