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3/ 22 17:37:40
来源:新华社

新华全媒+|“慧”管护的守水人

字体:

  新华社合肥3月22日电(记者姜刚)给水库安上“天眼”、铺设生态浮床、“量身打造”水生生物栖息环境……记者近日来到安徽省合肥市一处饮用水源地——大房郢水库了解到,管护人员通过科学技术和手段,有效管护水库水质环境。

  大房郢水库被称为合肥市民的“大水缸”。作为水库水质管护单位,凤阳小岗村水源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源地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水库水质净化新模式。走进水源地公司的办公室,两年前投入使用的水环境可视化大数据监测平台引人注目。

  “这个平台是我们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立的,在水库布设了监测点,实现水质及环境的可视化、数字化存储和分析,能实时监测水库中水质的变化,科学指导水面水质提升。”水源地公司负责人宋进说,如果相关指标超标了,平台会发出警报,公司将及时派人处理。

  铺设生态浮床,也是“慧”管护的重要手段。在水库上游入库口,一座座由水生生物组成的生态浮床,削减了氮、磷等元素,拦截了外源性污染。

  投放鱼类和种植沉水植物,“量身打造”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也是净化水库水质的“招数”。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指导下,水源地公司在水库边建立试验塘,根据相关指标变化,科学测定投放数量。

↑在大房郢水库边,凤阳小岗村水源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进介绍种植的沉水植物。新华社记者 姜刚 摄

  记者走访水库边的人工湿地系统试验一号塘、二号塘看到,岸边植被茂密,塘里水草丰美,鱼儿正在水中畅游。

  “我们在这里投放了一批鲢鱼苗和鳙鱼苗,在不加任何人工干预条件下测定并记录水体各项指标:温度、PH、总磷、总氮等。”水源地公司技术人员指着一号塘说,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测定一定范围内的鱼类投放数量,起到净化水库水质作用。

  傍晚6点多,穿着迷彩服、带着工作证、拿着对讲机的“90后”林磊,和同事们从水库岸边巡逻回来,“战果”是清理了垃圾、劝退了钓鱼者。

  从事陆地和水面巡逻6年来,林磊已从管护门外汉变成了“管护通”。因为水库水面范围广,他和同事们制作了“工作地图”,自行命名了30个监测点。“时间长了,这些点都在我们的脑海里,每个季节有啥污染物,我们都知道。”林磊说。

↑管护人员正在清理垃圾。(受访对象供图)

  巡逻用具也是“私人订制”。2018年,水源地公司与合肥一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新投入一批电动巡逻艇,减少了环境污染。

  大房郢水库底质预处理方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案、水体透明度提升方案……今年2月以来,宋进陆续收到了10份“作品登记证书”。

  “我们从2008年开始管护大房郢水库,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探索了一系列管护技术成果,近期给这些成果上了‘身份证’。”宋进说,“通过科学技术和手段,我们有力确保了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水平。”

【纠错】 【责任编辑:叶鹏飞 】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7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