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会说话:困在“容貌焦虑”里的人们

编辑: 孙丽颖 设计: 马璐璐 2021年06月03日 10:15:43 来源: 新华网

      最近,一些另类整容项目在网络流传,“精灵耳”“颅顶增高”“小腿神经切除”,这些为了变美不惜付出健康代价的行为引发大众关注。在一项调查中,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当下,一些扁平化、单一化的审美观念正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陷入对容貌的焦虑之中。

      【困在容貌焦虑里】

      今年,中青校媒调查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发起的关于容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长相和身材,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男生(9.09%)中严重容貌焦虑的比例比女生(3.94%)还高,而女生(59.67%)中度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37.14%)。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满意度评分呈现一定差异。平均55.29%的受访大学生给自己的容貌打3分,认为自己容貌一般,24.73%对自身容貌较为满意,打出4分,仅有7.87%表示十分满意,选择满分5分。数据显示,仅有1.73%的女生给自己的容貌打1分,而有4.97%的男生对自己容貌非常不满意。而男生(12.77%)对自己的容貌非常满意的比例高于女生(6.08%)。

      调查发现,自卑心理(53.51%)、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51.68%)、过于期待他人认可(49.39%)、互相攀比的心理(47.51%)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

      随着大众对容貌要求的不断提升,消费市场多元化升级,越来越多的美容、皮肤管理、医美项目应运而生。受访大学生中平均45.95%表示自己可以适当美容;30.84%表示接受清洁和刷酸等基础医美项目(女生37.36%,男生12.57%);只有15.27%表示坚决拒绝美容和医美项目(女生9.81%,男生30.56%);有7.94%受访者表示能接受各种类型的医美项目。

      【“容貌焦虑”缘何起】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介绍,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容貌焦虑。同时,容貌焦虑呈现一定程度的年龄结构分层,“存在容貌焦虑问题的往往是20多岁的年轻人。”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以自我为中心,更容易出现容貌焦虑问题,甚至由于容貌焦虑导致社交恐惧等情况出现,“比如有大学生因为起痘痘而不敢出门见人。”

      迟毓凯坦言,当前不少大学生受到容貌焦虑困扰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美即好,这是人的普遍印象。在求职等情况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容貌好会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当前社交媒介发达,信息发展速度飞快,个人对容貌的判断受到社会大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多。“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大量信息,手机互联网信息占用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此同时,互联网能随时随地将世界上最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大量优势形象冲击,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主观印象,认为世界上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很多,但自己却不是,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好看,这是潜在的社会比较问题。”

      追求美没问题,问题在于对审美的定义似乎正在趋向单一化。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美逐渐有了标准:巴掌脸、A4腰……对照自身,女性很容易发现自己所谓的“缺点”,陷入容貌焦虑。从周边环境到社交网络,减肥、美容等话题几乎随时可见,“颜值即正义”的认知也可能对容貌焦虑推波助澜。

      此外,迟毓凯表示,因为医学美容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的减肥案例等宣传,会给人“形象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加以塑造”的观念。同时,将容貌与金钱、努力等内容挂钩,“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不美丽,就暗含着这个人没钱去美容,懒惰、控制不住食欲,就意味着他意志力薄弱……这样的营销暗示更加容易催生人们的容貌焦虑。”

      【医美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

      曾有媒体披露,“颜值”正在成为一门生意。一则报告显示,不少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工资收入进行“颜值投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近年来迅猛发展,机构发布《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遭遇疫情冲击情况下,2020年中国仍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市场规模达1975亿元,占全球比重17%。此外,据《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超过4万家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医美相关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过63%,个体工商户占比约为30%。 地域分布上,广东省的医美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接近4500家,约占全国11%。山东省以近3500家的企业数紧随其后。接下来是河南省和北京市,此类企业数都超2500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十年以来,我国医美相关企业的注册增速(全部企业状态)呈现出从高线向低线城市慢慢渗透的现象。 具体来看,2010年,一线城市的医美相关企业注册增速接近30%,明显高于新一线城市的10.22%和二线城市的13.25%。从2013年开始,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开始赶超一线城市。到了2017年,已经形成新一线城市医美相关企业注册增速最高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的医美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23%,高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暑期整形要小心!】

      近年来,“颜值经济”和“悦己消费”蓬勃增长,医美行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旺盛的需求不仅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也催生了不少行业乱象。微整形屡变“危整形”。

      全国消协组织的统计显示,自2015年至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相关投诉增加了近13倍多,2019年医美行业投诉6138件,是2015年投诉数量的近13倍多。

      暑假期间,不少医疗美容机构迎来学生整形热潮。大家在追求美的同时,也应该有识别非正规医美的能力,警惕一些美容陷阱。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在进行医美整形时,被调查者遇到过以下问题。

图片来源:新京报

      如何辨别正规医师?

      一名合格的医疗美容外科主诊医师至少要具备3个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以及使用的药品必须要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正式批文。

      虚假广告

      在公交车站、电梯内甚至网络上,各类美容广告不在少数。一些整形美容医院自称“韩国专家”坐诊或盗用明星的照片作为宣传卖点,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很多消费者轻信虚假广告,盲目整形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整形场所不正规

      许多小美容院卫生条件差,美容师不具备医师资格,很容易在手术中违规操作,引起手术感染等。

      术前了解风险、术后保留凭证

      术前详细了解手术风险,签订正规合同,就手术事宜和纠纷解决等进行明确约定。术后妥善保管手术合同、发票和诊疗记录。

      警惕美容贷

      整容花费不少,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钱从哪里来?除了家人赞助,有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形形色色的“美容整容贷”。不少打着零抵押、零担保、低利息的“美容整容贷”,暗藏诸多隐性条款,不仅贷款利率高,而且还贷要求苛刻。贷款机构与非法医美机构“联手”,涉嫌诱导年轻人提前消费、超额消费。

      使用未经审批药品

      个别美容院为了追求手术效果,在进行微创手术时采用了国家已经禁止的药品或者还未通过审批的药物。

      随着医美产品供给迭代升级、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各年龄人群消费增长促进等,医美行业进入“爆发期”的同时更需要严监管走上规范化。

      产生容貌焦虑的原因是不自信。除了肯定自我,自信的本质也是接纳自我,对美的追求,没必要“千人一面”。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工作中看的是专业能力,人际关系中看的是性格和相处。也许容貌优势可以在开始带来晕轮效应,被对方理想化美化,但当光环褪去,可能会造成巨大落差。

      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新京报、中国经济网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8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