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掌门人》由上海证券报和约珥传媒共同打造,是一档财经人物深度访谈节目。节目汇聚一批有创新力、影响力、领导力、前瞻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掌门人,通过与这些优秀企业家展开深度对话,挖掘他们事业背后真实、个性、生活的一面,并展现访谈嘉宾的商业传奇和精彩人生。
“红蜻蜓要塑造的是品牌,而不是名牌。一个企业,出名事小,有品才最重要。”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的幽默阐释中,带有他对于企业发展理念的独到见解。
“黄山最大的美,在我看来是在于变。因为变化,所以它才是最美的。”近日,黄山旅游董事长章德辉做客《直面掌门人》节目,诠释他所领会的黄山之变,以及他正带领的黄山旅游之变。
“我们深耕一个行业,积累的行业知识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近日,金现代董事长黎峰做客《直面掌门人》节目,讲述金现代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助力者。
资本市场各方将如何联动奏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乐章?近日,上海证券报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问计政府、监管机构、产学研等市场各方代表,共同求解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加速对接资本市场的新命题。
12月25日,吸收合并东贝B从而实现整体上市的东贝集团登陆A股,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纯B转A”方案正式完成。对资本市场而言,这是解决B股问题迈出的又一步;对于东贝集团来说,这是成长中的一大步。
下半年以来,光伏板块不少投资人士高呼:“光伏产业的黄金时代来了!”作为拥有两家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掌舵人,晶科科技、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却说:“保持耐心。”
从南昌到东莞,再回到赣州;从大学教师到高级白领,再到自主创业——金力永磁董事长兼总经理蔡报贵的人生几经“易道”,却初心未变,就是“要把人生投入到值得奋斗一辈子的地方去”。
在上海证券报最近一期《直面掌门人》节目中,来自中国工程院、复旦大学、中国人寿、万达信息的多位专家各抒己见,从产学研多角度,解读科技与健康的关系,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不同于多数从事住宅物业管理的同行,新大正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公共建筑,这一差异化让它听起来像是行业里的“独行侠”。
2020年最大的风口无疑是网红直播电商,但对于天下秀与李檬而言,这是他们已默默耕耘10年的一个领域。“做时间的朋友”一直是李檬及其团队的信条。
2002年成立的博济医药,正是国内创新药产业萌发期诞生的新药研发“引擎”。在临床一线工作十多年,博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王廷春逐渐将目光从用好药转向做好药。
采访中,佩戴在王炜胸前的“上海市质量个人金奖”夺人眼目,这是对他以及上海洗霸26年来所付出努力的最好褒奖。
在业内,杨勇萍被戏称为“菇爷”,他掌舵的雪榕生物是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位居龙头的食用菌生产厂商。“国内市场平均每四份金针菇,就有一份来自雪榕生物。”杨勇萍对此颇为自豪。
“在高纯工艺系统领域,至纯科技不惧外资巨头。”提及自己的“看家本领”,蒋渊笑着告诉上证报记者,至纯科技已经成为高纯工艺系统领域的领先者,可以跟多家国际公司正面竞争。
回首27年的气体从业经历,华特气体董事长石平湘最大的感悟是做事情不能着急,看准了方向,然后持续投入,板凳坐得十年冷,终归会有收获。
“钢铁是脊梁,设备是关键。”中国冶金装备核心备件领域龙头企业泰尔股份的掌门人邰正彪向记者袒露初心。
“如果能把很多和水相关的问题解决掉,这辈子就值了!” 面对镜头,威派格董事长李纪玺谈到自己的创业初心,言语坚定有力。
朱斌被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来增祥教授的一席话改变了人生轨迹。人们刻板印象中门槛并不高的建筑装饰行当,在他手中成了“打造智慧人居新样本”。
不想带领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就不是好董事长。工程师出身的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徽,正在带领哈工智能向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看齐。
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申联生物守护的是生猪的健康,防控的是动物疫病。
简介:从热血奋发的“追梦青年”,到双鬓发白的“建设功臣”。宏润建设董事长郑宏舫用一砖、一石、一坜浇灌出自己的梦想与光荣,也用一道道充盈着汗水的奋斗轨迹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再度崛起与繁荣。
巴安水务董事长张春霖一直在和水打交道。童年时期,他生活在上海青浦,那是一个水乡。1984年,张春霖进入华东电力设计院化水处工作,为火力发电厂设计水处理项目。
被誉为“中国淡水鱼第一股”的大湖股份,成立于1999年1月,传统主营业务为淡水鱼养殖。但近9年来,大湖股份已逐步褪去“淡水养殖”的单一标签,把视野放至大健康产业,立足健康产品,迈向健康服务。
日前,丸美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孙怀庆走进《直面掌门人》节目,讲述丸美如何在网红与进口品牌的夹击中一骑绝尘,走出自己的国货崛起之路。
“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蛰伏两年后,集结好“能量”的黄跃珍如是感慨。他所掌舵的广电运通成立于1999年,已连续11年稳坐国内ATM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
“这些年,泰达股份在进行战略调整,开始聚焦生态环保主业,开启二次创业之旅,目标是打造一流的环保集团。”泰达股份董事长胡军说,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公司当前的第一主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奋达科技,是一家以扬声器起家的科技公司,创立26年来,一直与“声”结缘,并围绕智能硬件产业链,一步步形成了电声产品、健康电器、智能穿戴产品、智能终端金属件以及智能门锁五大业务板块。
“全球每6台吸尘器中,就有1台是‘莱克’造”,这一纪录,莱克电气保持了15年,这也让莱克电气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倪祖根深感自豪。
蓝伟光眼中的三达膜,不是一家简单的水处理企业。“外界对于三达膜的认知是不全面的,我们确实有一块收入来自水处理,但不是全部,公司的膜技术产品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其实是一家新材料公司。”
在上海证券报最近一期《直面掌门人》节目中,来自张江高科、博通集成、美年健康、北极光创投、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的各界精英给出了真知灼见,他们从产学研投各个维度,解读科创与资本的关系,为中国梦、科创梦的腾飞建言献策。
12岁时遭遇母亲病逝,面对这样的沉重打击,谢晓林内心萌生了“以后要搞医药”的念头。29岁时,所在国有制药厂深陷倒闭危机,他以过人的胆魄带领老药企改头换面,并打造出一家中成药上市公司——盘龙药业。
11月6日,华熙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这家毛利率媲美茅台的生物科技公司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其实,从原理上我们两家公司的基因是一样的,都是以高粱、玉米作为原材料,然后通过发酵得到。”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笑谈。
雷曼光电董事长李漫铁接受了上证报专访,他表示,现在全球主要显示厂商都瞄准了这一新技术,但雷曼光电早在5年前就开启了MicroLED研发,并于201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324吋的8K MicroLED超高清显示屏。
2018年,一部记录稀世珍奇文物修复的影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度引发热捧,也令一帮故宫修复师走到镁光灯下。其实,在A股市场上,也隐匿着一名成功的故宫“修缮者”。他便是60后草根创业者张汉清。
三次危局,三次破局。回首过往,王卫民感慨万千:“和三枪同时期的品牌,很多走着走着就没有了。但三枪却一直走到今天,屹立不倒。因为力争第一的那种激情和信念是三枪骨子里有的东西,也是它最核心的品质。
从普通员工到上市公司掌舵者,从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到1700余名精兵强将,从业绩为零到销售额逐年大幅提升……在宋洁和迪瑞医疗的时光日志里,记录的不只有财富故事,更是一家民企亲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时代缩影。
2016年6月25日,已在研发岗位上默默耕耘20余年的康为民迎来了心潮澎湃的时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出征,画出了康为民的事业新蓝图。今年7月,康为民有了一个新身份——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掌门人。
几次逆势扩张让管建忠成功溯游至行业前端,也勾勒出他“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生轨迹。诸多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选择,都在事后被印证了前瞻性。
法学专业的学历背景,使卓逸群保持了对风险高度敬畏的心态。他说:“渤海不畏艰难,继续专注主业。”多次辗转于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经历,则让他磨炼出了“蚂蚁啃骨般的韧劲”。
有一家公司在做的,就是用几十年的时间,靠着科技赋能,让企业迭代升级,不仅在市场红海中得以存活,更在做强做大、做精做透中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他是创业达人——主动“下海”转化科研成果,把靠8万元借款起步的校办工厂,发展成年营收74亿元的国内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全球最大的减水剂聚醚和晶硅切割液的制造商。
“汗水湿衣裳,初心永不忘。奋勇争先的生命,青春放光芒。”这是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去年为沈阳马拉松主题歌《奔跑吧,梦想》填的词,不仅写给马拉松运动员,也写出了他二十四载的创业路。
从1983年正式与通信技术结缘,瞿洪桂在科技浪潮中搏击了36个春秋。其间,他创立了业界领先的信息服务公司——中电兴发,并一路将其带到资本舞台。
与诸多游戏公司创始人暴富之后卖掉公司享受人生不同,爱跑马拉松的李逸飞对事业有长远规划,“我承诺我一定会再战斗十几年,直到我把这家公司真正做到我的梦想境界...
在外界看来,丁祖昱是地产界的网红,政策解读、时事辣评让人看得过瘾。他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跨年演讲,曾一票难求。
2019年是华工科技成立20周年,从一家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到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华工科技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不过,马新强并不满意。
深耕商业照明17年时间,庄占龙已经为太龙照明构建出一套“专业化设计、定制化开发、门对门服务”的成熟商业模式和行业壁垒。
1978年冬,银龙股份前身北张庄模具厂在河北省河间市创立,老板是谢铁桥兄弟四人,专门生产硬质合金拉拔模具。经过20年成长积淀后,1998年,银龙有限在天津市北辰区正式成立。
风雨68载,5次角色转变,记录了王军追梦的过程;从满足温饱到兴趣使然,再到企业责任,折射出王军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从一条皮领带到药用明胶,再到一盒胶原蛋白粉、口服液、面膜……见证了王军“胶”人的成绩。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一个公司的关注,往往“始于话题,陷于业绩,忠于品牌”。迈瑞医疗正是这样一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