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政治人物的长相有多重要

2015年06月25日 09:16:36 来源:《环球》杂志

    “花瓶”政要难长久

    无论对手带着怎样的“酸葡萄”心理挖苦颜值高的政要,在竞选和上任后的一段时间里,颜值效应依然暗暗发挥着影响。然而,从政向来不是“一美永逸”的事,在耗尽颜值优势之前,最好能尽快展示你的真材实料。

    早在1989年,巴西首次以直接选举方式票选总统之时,时年40岁的大帅哥费尔南多·科洛尔击败众多实力强劲的候选人登上总统宝座。不少政治对手嘲讽科洛尔的外貌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然而好景不长,科洛尔当总统仅仅3年时间,就因为贪腐丑闻引发众怒,成为拉美首个被弹劾下台的总统。

    而被观众广泛认为是《国务卿夫人》原型之一的希拉里·克林顿,若没有早年耶鲁大学的求学经历、律师的从业资历,以及在担任国务卿时处理复杂政治事件的能力等等,她也无法延续政治生涯,并成为下任美国总统的热门候选人。

希拉里·克林顿在竞选集会上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不过,也有人常说,虽然媒体在报道政治活动时,“美女”“帅哥”等词汇出现的比例很高,但如果仔细辨别,这些政治人物也没有全都美到惊艳的地步,不少人充其量就是气质比较好罢了,那些关于长相和政治成功之间关系的传说真的不是“浮夸”么?

    首先,不要犯花痴。政治人物不是演员,不能仅凭长相混饭吃。一个美国小伙如果长得比布拉德·皮特或德普还要帅,那他的理想更有可能是好莱坞而不是白宫。不少女性政客还对媒体夸奖其长相极为忌讳,因为担心对外表的注意会削弱人们对其政策主张的理解。

    因此,当我们讨论政客长相时,我们讨论的绝不是“好看”或者“难看”,而是这个人长得“有没有竞争力、值不值得选民信任”,或者干脆说“这人看上去靠不靠谱”。

    电视竞选催生高颜值首脑 

    说到长相和政治成功的关系,美国1959年那个总统选举的老掉牙故事总是会被反复提起。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电视直播的总统候选人辩论中,那些电视机前的选民都认为肯尼迪赢了第一次电视辩论,而收音机前的选民则认为尼克松表现不错。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尼克松吃了电视的亏。在电视镜头中,尼克松胡须杂乱,表情疲惫,完全是一副汗津津的病态样子;而肯尼迪阳光干练,显得冷静而有信心。

    如果选举发生在1950年,尼克松还不至于败得那么惨,但美国家庭在1959年拥有电视的比例已经达到88%,7000多万选民通过电视看到尼克松的窘态,输掉选举并不奇怪。

    随后,美国人还把70岁的大帅哥罗纳德·里根送上总统宝座。在1992年选举中,那个在海湾战争中保护美国利益的老布什同样完败给了两个帅气年轻人组成的竞选组合。根据政治学者事后分析,比尔·克林顿和阿尔·戈尔的年轻面孔迎合“新一代”美国人的审美。

    电视普及后,竞选过程中的拉票、辩论常常通过电视直播,颜值高下的砝码越来越重要。麻省理工学院对2006年美国参议员、各州州长竞选的研究结果显示,参选人的颜值优势每增加10个百分点,在以电视为主要政治媒介的人当中就会多获得5个百分点的支持率。

    除美国之外,法国政坛也有看脸的传统,自戴高乐以降,法国总统大都相貌出众——德斯坦曾曝光其与戴安娜王妃的恋情、密特朗风度翩翩、萨科齐的魅力更是征服了美女演员布吕尼。  (《环球》杂志记者/宿亮)

当颜值成为卖点

颜值与能力的职场较量

真人秀:“整容改变命运”

为何出现“颜值决定论”

   上一页 1 2 3  

【纠错】 [责任编辑: 余申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7948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