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承办:新华网
邮箱  图片  音视频  稿件报送
以供给侧改革破解老工业基地“双重转型”之困
2017年06月14日 10:00:35  来源: 黑龙江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以供给侧改革破解老工业基地“双重转型”之困

参评项目

广播作品

体裁

广播评论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牟维宁,高祥,张立波,任季玮

编辑

 

刊播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首发日期

2016-12-28 7时24秒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新闻广播

早餐前后

时长:

14分00秒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2016年,中国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去产能被列为改革首要任务。因产能过剩而陷入亏损的国企如何改革,则是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本篇评论作品通过对东北最大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煤集团发展困局的透视分析,深入探讨了国企改革及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焦点话题。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龙煤集团职工讨薪事件引发全国舆论关注,资源型国企累积多年的深层矛盾已达临界点,改革到了真正啃“硬骨头”的关键期。面对生死大考,这家“集万千矛盾于一身”的老牌国企交出了一份全新答卷:企业全年关闭退出10座资源枯竭和亏损严重煤矿,组织化分流安置3.8万人,力争到2018年底扭亏为盈。记者对这则新闻没有点到为止,而是敏锐捕捉到了这一“转折点”的重大意义和实践价值。面对油、煤、粮、木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黑龙江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为国企改革与资源型地区转型探寻新的突破口。报道层层解析,建议中肯,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数字显示,我国煤炭、钢铁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接近或超过全球总量一半。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龙煤集团同全国多数资源型企业一样,陷入亏损困境。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臃肿,包袱沉重;另一方面,作为当地支柱产业,龙煤集团又是地方财政与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去产能,极易引发金融、就业、社会稳定等多重风险,地方政府难以承受。由此,地方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怪圈:政府依赖产能过剩企业维持财税,产能过剩企业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维持生计。在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产业结构单一的东北地区,这种“困境闭环”现象尤为明显。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不良循环下,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活力不断丧失。市场化主体缺失导致了社会思维僵化、高端人才外流等多重恶果,“新东北现象”日益凸显!

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只有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记者敏锐抓住国家供给侧改革最新动态与地方资源型企业去产能最新进展的时间节点,迅速对资源型国企、行业主管部门与权威专家进行了全面深入采访,叙事点面结合,评论透彻入理。报道紧紧扣住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理性记录了对改革发展进程的观察与思考。




本篇评论剥茧抽丝,对老工业基地的“双重转型”之困层层深入剖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评论播出后引发黑龙江省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关注与思考。黑龙江省政府随后印发的《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完成610万吨炼钢产能、2522万吨煤炭产能压减任务,力争压减更多“僵尸企业”产能。2017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增强供给侧市场主体竞争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经济工作重心从需求侧转到供给侧,在更高层次上谋划长远发展,成为黑龙江这一老工业基地转型脱困的主旋律。

初 推

评 荐

评 理

语 由

本篇作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经济洞察力,对地方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给予了深切关注,透过龙煤集团脱困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传统国企与资源型地区走出“双重转型”之困的有效路径。整篇评论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分析透彻、发人深思。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59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