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移植器官,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家属的意见。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我们可以把移植时间往后延。”10月7日上午,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办公室,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谭春梅和器官捐献者家属,做最后一次沟通。
眼前这位28岁的年轻小伙,停顿2秒后,平静而肯定地说:“按昨天说好的做。”他深吸了一口气,拿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妈,你赶快过来医院吧,我们再去看爸爸最后一眼。”
年轻小伙叫熊峰,是一名退伍军人,躺在重症监护室的是他的父亲熊衡露。7天前的夜里,在衡阳做保安的熊衡露,由于挺身而出制止小区门口突发事件身受重伤,当晚被送进医院急救。5日,熊衡露病情恶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罗志刚教授说,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他已处于脑死亡状态,如果把呼吸机拔掉,病人很快就会进入临床死亡。
病房外悲痛万分的熊峰,想起父亲生前和自己说过的话:“我去世后你一定要帮我把器官捐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母亲董忠艳知道后,十分不理解,一天甚至都没有和儿子说上几句话。熊峰耐心解释,这是父亲的遗愿,也希望用这种方式寄托对父亲的思念。
70多岁的姑姑情绪激动:“谁动我弟弟,我就和谁过不去。”熊峰上门和姑姑谈心,终于,在救人的善举面前,姑姑也选择听从弟弟的遗愿。
5日下午,董忠艳放下悲痛,和熊峰一起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潜在器官捐献家属知情同意书》,并在上面签字。“我丈夫是个好人,既然我们家做了这个决定,就要为受捐者着想,同意提前进行移植手术。”董忠艳用手擦了擦眼角泛起的泪花。现场,熊峰还做出一个决定,自己也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7日中午12时25分,熊衡露被推进手术室。手术非常顺利,目前器官均已找到合适的受体。
“每年我们医院都要做很多台器官移植手术,每一台手术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熊衡露父子俩决定捐献器官更是诠释了好人的含义。”罗志刚说。
-
贵州一医生临终捐献眼角膜 帮助两贫困学子重见光明
一位行医33年的医生走了,他的临终心愿是:“把我的眼角膜捐献给15岁以下的农村孩子。”如今,斯人已去,光明还在延续。2017-09-12 16:04:33
-
北京大兴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高中毕业的秦增辉,和当时农村很多的男青年一样,去处多是在县城里的工厂做汽配,那时他第一次知道无偿献血。2017-09-04 06:50:21
-
8岁女孩突发脑出血死亡 家人含泪捐献器官救3人
8岁的孝感女孩小可突发脑出血死亡,大义的哥哥和爸爸妈妈含泪捐献出她的肝脏和两个肾脏。前天,接受捐赠的3位病人全部成功完成了移植手术。2017-08-30 13:00:04

-
一位老环卫工的感受:游客素质提高了
2017-10-07 11:10:00
-
放假“七宗罪”:哪条把你的完美假期搅黄了
2017-10-07 11:18:51
-
这个国庆,你参加了几场婚礼?
2017-10-06 14:24:16
-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你家如何过中秋?
2017-10-04 08:39:41
-
旅行中的经济学,你知道多少?
2017-10-05 08: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