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新华网记者 王珊宁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王珊宁 管晓丽)由察哈尔学会主办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研讨会22日在北京举行。众多外交与国际关系、经济学、和平学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针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以及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9月22日,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王冲在研讨会上致辞。新华网记者 王珊宁 摄
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王冲在会议伊始的致辞中表示,当前中日关系呈现几个特点:中日战略竞争态势没有变、日本的战略基石仍是日美同盟、中日相互不信任增加。王冲就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给出了三点建议:鼓励或默认民间的交流;从战略上把日本看作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从合作角度看,应推进中日自贸区建设,进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甚至中日韩加东盟的合作模式。
9月22日,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殷弘在研讨会上发言。新华网记者 王珊宁 摄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殷弘,从战略角度总结了当下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之间的战略对抗仍在继续,但是,北京和东京大体仍在四点共识的轨道上,两国政府都不愿回到付出巨大代价和非同小可的尴尬并存的、几乎全面对抗的僵局。”他指出,目前中日双方总体上都实行了双轨方式,在限制中保留改善余地,同时继续加强军事建设。
9月2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姜跃春在研讨会上发言。新华网记者 王珊宁 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姜跃春指出,45年来中日关系虽历经阻碍,但仍在曲折中前行。其中,经济合作起到压舱石作用,这是中日关系“斗而不破”的现实性因素。此外,他还谈到了历史性因素,是中国人史观中的相对包容与全局观念维持了中日关系平稳发展的趋势。“两国未来的总体走向应是合作中有竞争,并会不时出现碰撞和激烈对抗。”姜跃春总结道。
9月22日,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徐启新在研讨会上发言。新华网记者 王珊宁 摄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徐启新也对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提出了四点看法:第一,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的趋向不会改变,如果日本首相不转变对历史的态度,那么中日关系将很难得到真正改善。第二,中方应从理想主义回归现实层面上来,与日本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并继续注重民间渠道,在日本培养年轻的亲华力量。第三,双方可以适当恢复一些高层往来。第四,中方应客观地定位日本,不应片面强调军国主义问题。
会议最后,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提出,中日双方应面向未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察哈尔学会作为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民间智力支持。

-
购房者眼中的首套房贷利率上浮
2017-09-24 11:03:51
-
阳澄湖开湖前遭遇“截湖”
2017-09-24 11:03:51
-
2天6城限售,会有哪些城市跟进
2017-09-24 11:03:51
-
本周8件民生大事千万别错过!
2017-09-24 11:03:51
-
今年中秋你打算通过什么渠道买月饼?
2017-09-24 11: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