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15年没有回家过节 中国维和官兵中秋倍思亲
2017-10-06 07:00:29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说真的,入伍15年来,还真没在家里过一次中秋节。有时候,确实挺想家。”4日是中国传统中秋佳节,说这番话时,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三组组长王万兵眼圈微微泛红。

  这位个头不高、因常年风吹日晒略显黑瘦的云南汉子2002年入伍,从事的专业就是地雷爆破。由于“专业对口”,这已是王万兵第四次赴黎巴嫩执行扫雷维和任务。2009年,他作为中国第5批赴黎维和部队的一员,第一次来到黎巴嫩。之后,他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赴黎维和。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万兵说,在国内时每年中秋时节是部队最忙的时候,没机会休假,如今驻外维和更难与家人团聚,“15年时间不在家里面,还是有很多遗憾的”。他提及,2015派驻黎巴嫩时,母亲被查出癌症。今年1月,母亲过世,匆匆忙完母亲后事,他就再次踏上了前往黎巴嫩的征程。“平时还好有哥哥照顾父母,像我这种真是一点孝心都没尽到,给老人寄再多钱都代替不了陪伴。更何况,现在寄钱回家,谁又可以用呢。”

  王万兵觉得更对不住自己的妻子。“第二次来黎巴嫩时,刚结婚不到10天。第三次呢,儿子出生不到半年。这一次更是我出来后,女儿上月底刚出生,”他说,“这些年基本上都不在家,跟爱人在一起的时间确实很少。为了这个家,爱人牺牲了太多。”

  谈及当初为何来黎巴嫩维和,王万兵说:“我在国内干的就是这个(地雷爆破专业),虽然玩的也是真炸药、真地雷,但总感觉怎么搞都是训练,所以想到真正战场上历练一番。”只是,黎以边境这个布满地雷的“死亡地带”还真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2009年,第一次踏上‘蓝线’扫雷,甚至还没真正进入雷区,就在探雷器探出的一刹那,急促报警声响起。那一刻,真是感到害怕,手都抖了。”回想起当年一幕,王万兵记忆深刻。但也正是那次,让他闯过了心理关。如今,他已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从当年的扫雷作业手到如今成为扫雷组组长,他亲手排除的地雷有上百枚。

  这次赴黎维和,正是需要他用扫雷经验“传、帮、带”,培养接班人。他说,自己没想到这次还能来,写申请时没跟家人说,等出国集训时妻子才知道。“爱人支持我的工作。而且,能到国外扫雷,是组织上对自己的肯定。我是带着荣誉来的。”

  只是,家人难免担心。王万兵说,人在国内时家人担心相对少些,因为知道在国内最多训练环境艰苦一点,“但在国外就不同了,如果一天不跟家人通一次话,家人更担心。当军人的家属确实不容易”。

  “其实我现在害怕出来,每来一次心里都在说,‘下次不来了’,不怕别的,就是怕家人担心。但是,下次还是来,”他笑着说道,“兵龄越长,见到的东西越多,越怕。年轻时,觉得扫雷新鲜。但现在会更多考虑家庭因素。包括带新人,我也一再嘱咐他们一定要细心。因为伤不起,一受伤就牵扯到好几个家庭的问题。”

  明年,王万兵就要离开部队了,但他的心依然放不下扫雷事业。正如他先前在一封写给未出世女儿的信中所说:“在遥远的黎巴嫩,这里的地雷还有数十万枚,还在时时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这里也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小朋友,他们也应该像你一样无忧无虑地成长。爸爸是扫雷的‘老司机’,在我最后一次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不仅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把那些年轻的叔叔带出来,让他们也成长为像爸爸一样的‘老司机’,把扫雷排爆这项崇高的使命传承下去。”

  2006年以来,正是有着数以千计像王万兵这样派驻黎巴嫩的中国维和官兵,默默奉献,为黎巴嫩一方民众带来平安。这些年来,中国赴黎维和官兵累计发现、排除各种地雷及未爆物近万枚,创下扫雷“零伤亡、零事故”和“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优异成绩。“中国式排雷”已成为这支部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中一张闪亮的名片。(李良勇)(新华社专特稿)

+1
【纠错】 责任编辑: 许义琛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秋雨卷珠帘
秋雨卷珠帘
三峡大坝开闸腾库
三峡大坝开闸腾库
国庆假日里的C919“美容师”
国庆假日里的C919“美容师”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9129716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