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美国波特兰11月18日电 通讯:“能和穿不同军服的人成朋友真好”——记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
新华社记者刘阳 叶在琪
“原来需要30分钟的任务,现在只要16分47秒就完成了。”正在美国俄勒冈州参加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的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下士王润泽回想起刚经历过的一幕仍然感觉不可思议。
这是王润泽第一次参加这一两军间唯一的实兵演练。演练16日至19日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海边的拉里叶军营进行,围绕人道主义减灾救援,包括城市搜索、广域搜索、支护作业、高空搜救、狭小空间搜救和单绳桥救援等项目。新华社记者在18日媒体开放日期间受邀进入军营,近距离见证中美两军士兵的配合。
王润泽向记者介绍其中一个木质结构支撑的任务。他说,先是中美两方各自做,之后双方讨论完一起做,结果时间几乎缩减一半。“这令所有人都震惊了,美方的一名指挥演习的军官也直呼‘你们干得真棒!’”
在几天来的并肩执行任务中,王润泽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们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一些东西值得他们学习”。
和王润泽一同参加演练的解放军中尉莫思华也有同样感受。“这次交流是很好的平台,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经验”。
在演练震后搜救时,莫思华注意到美方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会在到达现场的第一时间设置一个轻伤员收集点,以便那些可以自己活动的轻伤员自行前往。“我觉得他们这种做法很好地节约了救援资源,不用我们救援人员再护送他们到后方医疗点,这是我们学到的一些东西”。
在莫思华观察美军的时候,美军也跟着中国士兵解锁了新技能点。
“我们会在已经搜救过的房屋外标注上国际通用救援搜救标记,告诉后来搜救人员屋内有多少伤者和遗体,是否已经救助过等信息,以节省时间。美方看到了之后感到很惊讶,他们没有见过这个。”王润泽告诉记者。
在单绳桥救援演练中,指挥部模拟了台风洪水后的场景,要求中美双方军人合作快速定位、救治并安全转移伤员。记者看到,一个伤者由中美两军各两名医务兵进行救治。10秒钟,受伤情况排查完毕。20秒,绷带止血完毕,静脉复苏输液开始。30秒,铝合金夹板固定在骨折处……在争分夺秒的救治中,两国军人表现镇定、配合默契,只需要一个单词或者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美军医务兵丹尼尔·施吕特在演练结束后对中国同行的表现赞不绝口,“中国医务兵非常专业,我们的操作流程稍有不同,但经过几天磨合我们完全达成了一致”。
两国医务兵的表现也让扮演伤者的美军专业士官格伦·拉思威克感到满意。他说:“双方配合十分默契,他们都知道该做些什么,没有对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让我感到很安全。”
除了在业务切磋中相互学习以外,两军士兵也在几天的相处中找到了许多共同语言,迅速建立了友谊。
“我们都干一样的活儿,我们都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我们也都很爱笑。能和穿不同军服的人发展成朋友的感觉真好!”美军上士乔纳森·内森对记者说。
令中方士兵尤其感动的,是美方的热情招待。莫思华告诉记者,美方在营地食堂专门做了中国特色的糖醋猪排和面条,“有些美军士兵还带来了当地的海鲜特产,让我们非常感动”。
为了让中国军人此次的美国之旅体验更加完整,美方还邀请全体中方人员入驻美国民警卫队军营,以便双方充分交流。此外,美方还在演练间隙安排了篮球友谊赛和联谊活动等环节。美军新闻官埃尔德少校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交流,更是文化交流”。
美军上士纽伯里·弗吉尔对能够参加此次军演非常高兴,他说,“因为我想成为(中美交流)历史的一部分”。
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交流于1997年首次开展,之后逐渐扩展到指挥所推演和实兵演练,成为两军机制性交流的项目之一。此次活动是落实两国元首关于办好年内举行的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和研讨交流等涉军重要共识的实际举措。
-
【影巢周刊】澄清缥缈,秋天离开的脚步静悄悄
2017-11-19 08:28:25
-
以影寄情20年!"我的新华摄影之路"作品征集
2017-11-19 08:28:25
-
“包裹月”来袭!盘点那些快递“黑科技”与新变化
2017-11-19 08:31:33
-
【议起来】互联网时代还有必要写一手好字吗?
2017-11-19 08:29:16
-
【议起来】好消息:“集体租赁住房”就要来了!
2017-11-18 1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