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26 16:23:49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黑龙江大庆

字体:

大庆|历史溯源

  红色文化

  六烈士血洒肇州

  1945年12月,中共哈西地委分配五名同志到肇州工作,韩清华任肇州县委书记,岳之平任副县长,孙新华任民运部部长,王耀先任民运部副部长,邓国志任组织部长。他们到达肇州后,便与蓬世隆接上头。

  蓬世隆原是肇州县伪县长,东北光复后,伪县公署解散,成立“地方治安维持会”,会长由蓬世隆担任。这个组织由汉奸和地主中的头面人物组成。蓬世隆口头上欢迎共产党派人来接收,暗中却盼望国民党早日到来。由于蓬世隆暗中捣鬼,我党开展工作非常困难。

  1945年12月30日,为便于开展工作,哈西地委专员王学明下令调蓬世隆到地委另有任用。1946年1月1日晚,蓬世隆召集李忠孝、张忠信、徐庆昌、张耀舟、李达夫等人密谋,决定不接受命令,立即叛变,逮捕在肇州的共产党干部,并拟定以李忠孝、张忠信所把持的公安大队作为叛乱的武装力量,叛乱时间定于1月5日。

  1月3日晚,李祝三给蓬世隆打电话,要蓬世隆到地政科向岳之平交代工作。蓬世隆拒绝,并决定提前叛乱。1月4日上午,蓬世隆在兴农金库临时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叛乱的具体行动作了安排。会后,张忠信带队,在县长室逮捕了岳之平,在地政科小楼逮捕了李祝三,又在畜产联合会逮捕了韩清华、王耀先、邓国志和郭尔罗斯后旗(今肇源县)旗委书记刘德明。叛乱当天,孙新华正在丰乐镇召开群众大会,被驻守在丰乐的公安大队二中队逮捕,十天后由丰乐押送肇州。这七位同志在监狱里受尽敌人的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地与敌人作斗争。

  七位同志被捕以后,哈西地委当即报告上级党组织,请求设法组织营救。1946年1月,从山东开来的我军一支主力部队到达吉林扶余后,过松花江北上平叛,营救被捕人员。蓬世隆闻讯,决定带三、五中队及部分伪职人员向大同方向潜逃。行前,派人去监狱把李祝三、岳之平、韩清华、刘德明、王耀先、邓国志(由于仓皇逃窜,把孙新华遗漏了)六同志提出,向永乐(今永乐镇)方向逃窜。路上,六位同志痛斥了敌人的罪行。半夜时分,到了邹万令屯附近(今永乐镇六烈村),在屯西南一个大坑边停了下来。蓬世隆等人将李祝三等六人残忍杀害。六位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而今,烈士的名字不仅用作乡村名,肇州县城内的主要街道也是用烈士的名字命名的,肇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六烈士。

六烈士纪念碑

  历史概况

  大庆建市距今有30多年,但大庆地区历史悠久,距今约1万-1.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的活动。商周至汉魏时期,这里是夫余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两晋时期,属夫余属地。东晋时东夫余的部分遗民来到今嫩江平原北部,建立达末娄政权,今大庆地区处于达末娄政权的中心地带。8世纪初叶,达末娄被室韦及黑水靺鞨吞并,唐朝在室韦地域设置室韦都督府。可以说,从商周到唐代,今大庆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活动地域。

  辽金时期,辽金政权分别在此建立行政建制。辽代,今大庆地区属上京道。金初,属上京路会宁府;金天会八年(1130年),设肇州。蒙元时期,今大庆地区或为蒙古贵族的封地,或设州管辖。明代,今大庆地区属奴儿干都司下属的卫所管辖,由明廷任命的少数民族首领治理。清代前期在今大庆地区设置蒙旗,到后期施行“蒙旗地开放”,并为加强对大量汉族移民的管理,开始建立直隶厅。民国时期,今大庆地区设立有肇州县、安达县。大庆地区的真正发展,始于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始有“大庆”之名,并于同年成立大庆区。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1960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置地级安达市,大庆区归其所辖。1964年,大庆区从安达划出,成立安达(大庆)特区。1979年,安达(大庆)特区更名为大庆市。

  纵观大庆地区的历史,在清代及之前,今大庆地区多属少数民族政权管辖,是少数民族的游猎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发现,大庆才步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历史事件

  “皇后店”传说

  肇源县传说中的“皇后店”,是指位于民意乡建民村的他什海古城。“他什海”是简称,其全称是“他什耨斡麽海”,在契丹语中意为“太子杀害皇后之地”。他什海古城遗址在建民村东50米,占地10万多平方米,地势平缓,略呈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古城东偏南不到500米,就是他什海泡。

  他什海古城史称“春蒐城”“皇后店”,是辽代景宗睿智皇后和圣宗仁德皇后的故乡。每年春天辽代皇帝都选择在春蒐城边狩猎边视察领地,体察民情民意,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国家大事。他什海古城也是辽代初期北府宰相萧思温所建立的“头下军州”性质的城池。“头下”是契丹语的音译,原意是“王”的意思,亦即“首领”。“军州”是辽代王公贵族的私家地盘,其中有自己的武装和奴隶。所以,这里也可以称作是萧思温的私人庄园。萧思温历经辽太宗、世宗、穆宗和景宗四朝,身居高位,又有援立景宗之功,权倾一时。

  萧思温的女儿萧绰是辽景宗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萧太后就出生在春蒐城,她16岁进入皇宫就开始辅佐景宗料理朝政。景宗体弱多病,又耽于享乐,他在位时的军政大事基本上由萧绰决断。景宗驾崩后,即位的圣宗年仅12岁。萧绰被尊为皇太后,摄国政。

  继萧太后之后,他什海还出了一位皇后,她就是萧太后的侄女菩萨哥,后来成为萧太后的儿媳,也就是圣宗耶律隆绪的皇后。她12岁被选入宫中。辽圣宗统和十九年(1001年),菩萨哥年满16岁,被册封为仁德皇后,也称齐天皇后。她貌美有才华,深得圣宗皇帝的宠爱。《辽史》记载,齐天皇后生的两个儿子都夭折,后来她抱养了兴宗,对兴宗疼爱有加,视同己出,兴宗对齐天皇后也非常敬爱。兴宗生母萧耨斤对此嫉妒在心。圣宗驾崩后,萧耨斤诬告齐天皇后与弟弟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萧浞卜、萧匹敌被赐死,齐天皇后被押往上京(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囚禁起来。萧耨斤想置齐天皇后于死地,但感念齐天皇后养育之恩的兴宗坚决不同意杀死养母,萧耨斤只好同意齐天皇后迁回家乡,同时秘密派人将齐天皇后杀害于春蒐城。百姓不知宫廷秘密,误认为太子刚登基就把养母杀害了,所以将春蒐城称为“他什耨斡麽海”。“他什”是汉语“太子”的意思,“海”是契丹语“杀害”的意思。

  春蒐城因走出了两位辽代皇后而得名“皇后店”,又因为其中一位皇后悲惨的命运而得名“他什海”。历史风云变幻莫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皇家的江山几番易主,皇后店走出的两位皇后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出河店之战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三岔河畔一个名叫出河店的驿站旁以少胜多,一举击败了泱泱辽军,由此改写了大辽帝国的历史,出河店之战也成为金朝的“肇基王绩”之战。

  战役的原因

  大辽帝国由于政体不健全等原因,江山每况愈下,特别是到了耶律延禧执政时,举国上下已是怨声载道、人心尽失。

  辽天庆二年(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耶律延禧来到位于嫩江下游左岸的“混同江行宫”(位于今肇源县新站镇),设“头鱼宴”以接受附近部落首领的参拜与朝贡,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也前来朝拜。耶律延禧生性残暴,再加上饮酒贪杯,在醉酒后强令各部落首领依次为其跳舞助兴。看到耶律延禧如此戏弄各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非常气愤。轮到他跳舞时,完颜阿骨打拒不从命。这激怒了耶律延禧,耶律延禧欲将其治罪并杀害。后因人相劝,耶律延禧才免掉完颜阿骨打的死罪,完颜阿骨打由此脱身并得以回到自己的部落。

  完颜阿骨打回到部落后,便与几个兄弟密商反辽。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由于不服阿骨打的兼并,同属女真部的阿鹘产跑到大辽京城向枢密院告发了阿骨打的谋反行为。统军司即派节度使捏哥到完颜部落查核。据《金史•太祖本纪》记载,阿骨打回答捏哥说:“设险自守,又何问哉?”枢密院又派使臣阿息保查问,阿骨打解释说:“我小国也,事大国不敢废礼。大国德泽不施,而逋逃是主,以此字小,能无望乎?若以阿疏与我,请事朝贡。苟不获已,岂能束手制也。”使臣回京报告后,耶律延禧对阿骨打的戒意更盛,几次传旨召见阿骨打临朝,阿骨打都抱病拒不朝拜。

  战役的经过

  针对阿骨打的反叛行为,辽帝命令统军萧挞不野调兵镇守宁江州(今吉林省扶余县伯都纳古城)以随时应调征伐。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阿骨打表面派心腹聒刺和胡沙保前去向辽兵朝拜慰问,实际上借此刺探军情。聒刺和胡沙保二人回来后,都言辽兵不知其数。阿骨打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只带少量精兵,夜袭辽兵,一举攻克宁江州。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十一月初八凌晨,阿骨打命令部队点燃火把,强行渡江。待辽兵发现并企图凿冰阻止阿骨打的军队时,却被阿骨打的先头部队击溃。随后辽军未能组织有效抵抗,一时军心大乱,再加上飞沙走石,遮天蔽日,野火燎原,十万之众的辽军转眼溃不成军。此战奠定了女真建国的基石,加速了辽朝灭亡的步伐。金收国元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朝,定国号为大金。

  金天会八年(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金太宗完颜晟为了纪念这次以少胜多的决定性胜利,在出河店一带建立了州一级行政建制,因金朝“肇基王绩”于此,便取名“肇州”。



出河店古战场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完颜阿骨打雕像

金代菱形箭镞

金代柳叶形铁矛头

  大同土盐

  今大庆大同区,在金代属于肇州。据有关资料记载,大同最早的商业税收应始于金代肇州的盐业税收。金朝肇州的辖区较广,包括现在的大庆市、绥化市西部及吉林省松原市的北部地区。这一地区盐泊较多,古人在此取盐土熬盐。

  地质研究结果表明,更新世时在松辽平原存在一个巨大的湖泊,称为“古松辽湖”,有古辽河、嫩江、松花江汇入。这些河流为这个大湖输送了大量水分、盐分和碎屑沉积物。后来,大湖逐渐消失,形成星罗棋布的小湖泊,松嫩平原上集中形成了大庆、莫莫格、舍力、乾安、大安、向乌六大湖泊群,其中有五个湖泊群分布于平原的西南部。由于水体缩减,湖水的盐度随之增大,小湖泊成为盐碱湖。这是大同地区土盐产生的地理原因。

  每年5月是大同地区产盐的极盛时期,8月下旬雨量较小,形成本地盐土的二次返盐。每年起盐时,百姓都用一种木制刮板(当地称为“刮子”)来刮取盐土,将盐土放入大缸或大锅等容器内过滤,再将所得盐水放入大锅内熬制,最后所得便是土盐。

  早在金代,大同地区便出产土盐。今哭泪泡和恐龙泡一带的盐产量较高,供应广,肇州盐市的土盐很大一部分源于此。金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盐使司,负责盐的产销。

  清代,今大同区老山头乡垦荒后不久,有人发现该地有土盐资源,并逐渐开始熬制。最初,土盐仅用于本地的人畜食用,后来大同附近地区闻知该地盛产土盐、卤水和土硝(化学名为硝酸钾),便纷纷派人来开发。尤其是在老山头和八井子(今八井子乡)两地发现了两个面积达近百平方千米的盐场后,周边城镇的土盐开发商、工匠和官差便纷纷来此。清代大同地区的盐场也伴随着这一带的垦荒而发展。盐场的开发与垦荒使大同的移民大量增加,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大同发展成有100多户人家的居民地,这里的集市与贸易也开始形成和发展。历史上大同的发展与土盐生产和贸易息息相关。

  1928年是大同土盐生产的鼎盛期,本地盐贩与外地盐商可达千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队伍多食用大同土盐。日伪政权害怕大同百姓把土盐偷送给东北抗联队伍,强令禁止开发,违者以奸商和经济犯制裁,大同的土盐开发渐呈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海盐供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大同的土盐生产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生产土盐的工具及土盐成品

土盐生产场景复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陈硕 】
阅读下一篇:
01007006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2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