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不是春节过不起,而是心坎过不去

     春节临近,在全民抢票盼回家的浪潮中,一种不一样的声音却在悄然流行。"今年春节,没脸回家"、"到底是你过年,还是年过你"......时代在发展,过年回家这一最朴素的愿景,反而变得奢侈。干瘪的钱包,没影的对象,劳神的春运.....年轻一代面临无尽烦恼,春节要回家似乎不再是无条件的信仰。或许,并不是春节过不起,而是现在的我们有太多过不去的心坎。它们为过年增加功利的色彩,平添浮夸的形式,却让春节与其文化内涵渐行渐远,最终冲淡了过年的本质——情。

1

心坎一:饭桌上的失败者

     现代人过年,最怕的是两种饭局——朋友饭桌上的攀比、家庭聚餐中的关怀。朋友饭局自不必说,他开宝马,她背LV;他股票大涨,她升职加薪;他创业发财春风得意,她瘦身成功嫁得如意郎。强颜欢笑,浮夸背后是一肚子苦水,同窗情谊消解于相互与自我吹捧之中,环顾四周发现最惨的永远是自己。不想过年,能理解吗?能。


  朋友饭局太功利,家庭聚餐才更恼人。父母期待的眼神中,如何将再次辞职的消息说出口;七姑八姨的包围下,"不想恋爱是因为工作忙"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亲人的关心,化作无形的压力,逼你审视自己的狼狈,承认过去的一年是彻底的失败。不敢回家,能理解吗?能。


     自尊也好,追求也罢,归而为结还是"面子"问题,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自己。在物质发达的社会,人的欲望也变成无底洞,自己想要的多,来自他者的期许和压力更多。"面子"是一道心坎,迈过之前是脆弱的自尊,迈过之后能看到什么?是父母的翘首以盼、殷切牵挂?是团圆之喜、相聚之乐?还是过年回家,作为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甚至一种信仰,本就无需理由,理所应当。无论社会风靡何种价值取向,无论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精神虚无与信仰缺失,只要仍怀着一份回家过年的信念,就终归还能找到自己和家之间那条永恒的情感纽带。

2

心坎二:有种过年叫烧钱

     过年就像遭打劫,数月工资打水漂。面子可以不争,钱却是实实在在的。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包点红包,凑俩份子,小半年的辛苦就算白费了。然而,心里的疼其实不过是撞到心坎儿的阵痛,咬牙爬过这道坎,或许柳暗又花明。只注视自己渐空的钱包,自然感受不到"消费"的快乐。换个角度,想想一年的辛苦,除了换来存折上涨的数字、贷款买房的平米数、女友吃大餐时满足的神情,还应该换来点什么?比如一件并不合身却让母亲合不拢嘴的大衣,比如以长辈身份分发红包的责任感,比如提着大包小包串门时亲人欣慰的感慨。


     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平日里吃饭买衣,甚至购车买房,尚能体验消费的快感,而对过年的开销却倍感心疼。随着年轻的一代从孩子成长为大人,他们开始承受更多家庭的重任,然而很多人从心理上并未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在他们观念中,过年本应是享受现成美食、收取长辈红包,而行动上却已经作为成人开始为家庭置办年货,为长辈和晚辈过一个好年而付出财力和物力。所以很多人开始对过年心有余悸,抱怨过年等于烧钱。却不曾想,父辈的春节固然花销少了很多,可昔时经济收入亦远非今日能比。责任是一道心坎,或许穿越它的过程蹒跚艰难,却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3

心坎三:望而怯步的春运

     如果说"面子"和"烧钱"是当代青年不愿回家过年的理由,望而生怯的春运则提供了逃避的借口。尽管春运确实存在抢票难、拥堵重等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说,高铁动车的开通,火车的提速,运输设施的改善,一系列预售车票、电子购票的政策通道等,都令春运的出行体验逐年优化。父辈能回家过的年,对年轻一代而言并非无法克服的难题。所谓回家难,更多是难在抢票的心烦、购票的慌乱、拥挤的焦灼、奔波的劳累,而不是难在欲回家而不得。这便使话题的本质重回自我与亲情的纠葛,能否越过这道春运的心坎,说到底还是看归家的心有多切。如果你对此还有怀疑,不妨设想,如果是父母远道而来找孩子过年,他们会因为"春运难"的理由而怯步吗?


     春运的难,抑或人生面临的任何一种难,都是一道顽固的心坎。踏破它的时候,我们会担心被碎片刺伤而胆怯、退缩。而信念则会带来勇气,带领我们披荆斩棘,找到回家的路。父辈回家过年自有他们的艰辛,然而他们却用家的责任、爱的信仰让春节令儿时的我们向往。现在,当长大的我们开始面对搭建春节美景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是否能承担起同样的责任,怀着同样的信仰,为了他们,抛弃借口,回家好好过年?

  图事

往期回顾

本期责编:赵怡然

 

新华网社交网络中心出品

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新华微博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7181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