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杨新华 本期编辑:姚润萍
  又到了年终岁末,有些干部的饭局开始应接不暇,很多人中午晚上“连续作战”,有的还要“转战”数个酒局、赶好几个场子。其实,中国人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从这些调侃、夸张的顺口溜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场酒文化中的不正之风,同时也表露出群众对官场酒文化所衍生腐败行为的不满情绪。 …[详细]
      官场畸形酒文化 官员以身“殉”酒
  1、考核验收变靠“喝”验收:每年辞旧迎新之际,许多有“名头”的“考核验收团”竞相到“一线”潇洒走一回:“年终考核”、“年度考核”、“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多如牛毛,“达标验收”、“工程验收”、“项目验收”、“评比验收”泛滥成灾。
2、无奈的“陪酒族”:在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单位安排了一桌规格相当高的酒席,领导事先给我们几个陪酒之人讲得很明确,酒席牵涉到2亿元投资项目的去留问题,只要对方高兴,项目就可尽快落地。对于我们几个位低职小的陪酒族来说,单陪吃陪喝已享殊荣,怎能担当如此重任,无奈之下,只有再豁出去,权当是为招商引资献身吧。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酒场之战”开始了。
3、酒是公家的 命是自己的:小张原本是一名很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2009年被招聘为副乡长。从此生活轨迹发生改变,接待应酬成为每天必须的工作。由于饮酒过度,他时常感到身体不舒服。2011年国庆节后去医院检查得知,肠胃出了问题需要手术治疗。
4、一杯酒 十万块
5、酒量成了求职“敲门砖” …[详细]
  近年来,政府官员饮酒滋事,譬如斗殴、猥亵女性、驾车撞人,直至饮酒身亡等新闻不时见诸媒体。对于喝酒的危害,相信大家都知之甚深。那么,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在“酒精考验”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因为在一些地方,喝酒已经成了一种官场文化和潜规则。首先,博取领导欢心,获得信任甚至提拔重用需要喝;官际交往、树立形象需要喝;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需要喝。江苏省某市委书记曾在他的博客上写下一篇题为《有时候酒就是这样喝醉的》的网络日志,记述了他在考察一个招商引资大项目时,“硬着头皮,一仰脖子把一大杯白酒一口干掉。”……除此之外,迎接各种检查评比需要喝、到有关部门开展公关需要喝、争取项目和拨款需要喝……总之,就是喝酒已经成为公务员特别是官员的一种习惯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变成了某种政治需要和手段。 …[详细]
      革除陋习 如何令“醉官”清醒?
  如何才能有效革除官场酒文化这一陋习?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强化管理体制和监督力量着手,对各类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同时对各项公务接待支出面向社会公开。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明确职责职权所在,警醒到因饮酒已发生事件带给我们的沉痛教训,以此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再次,要全面培育新的交际文化,改变“不喝酒就是没有诚意”的交际观念,树立“不喝酒也能办成事”的理念,崇尚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用新的交际文化去涤荡腐旧的官场酒文化。 …[详细]
  公款吃喝这种“灰色腐败”必须得到治理。种粮讲究时令,旅游要赶黄金周,治理腐败更要把握时机,露头就打,现在出台政策,严刹岁末公款吃喝、强干部作风可谓正当时!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打好整治岁末吃喝风的“攻坚战”需要标本兼治,三路并进。一、公开透明,铲除“酒桌上说事”的土壤。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评比、检查标准,量化任务,细化指标,真正在评比检查中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不给“人情分”和“擦边球”以可乘之机;引入联查、互查、群众监督等方式,使各项评比公开、公正、透明,而不再是一个单位或一位领导说了算。二、建章立制,拉起“纪律约束的高压线”。三、创新举措,给“公款吃喝”釜底抽薪。 …[详细]
      产业链“失衡”:钱被谁挣去了?
  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因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加上多数稻田为天然河水灌溉,五常大米享誉全国。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中等包装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精包装大都超过百元,一种抗氧化有机米更是卖出了每斤199元的天价。钱被谁挣去了?稻农反映,许多加工企业低价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卖十元甚至几十元一斤。按水稻出米率60%计算,如果企业大米每市斤卖50元的话,水稻价格应该是每市斤30元。可是企业收购价平均还不足2元,去掉企业加工费、包装费,也得十倍利润。 …[详细]
  作为一种常识,产品的收购价和终端价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是这种价差要合理,要合乎市场供求规律。而评判这种价差的标尺,在于看中间市场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垄断行为或不正当的恶性竞争。而在五常天价大米风波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中间市场的竞争并不充分,中间商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制定“不平等条约”压榨稻农、压制收购价,人为制造了离谱的“价格鸿沟”,进而从中攫取暴利。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欺行霸市的垄断行为,就此而言,五常市的“米贵稻贱”乱象,无疑是一个极为“反常”的经济怪胎。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米贵稻贱”考问公权执政良心
· 破解“谷贱伤农”的出路在哪?
“拒酒宝典”之招数 这几招你可否用过?
如何看待 “大米高价农民不受益”
话中音
  五常大米产业链环节的价格畸形不仅是政府管理缺位,农产品流通环节混乱、一些黑心商家趁机谋取暴利的微观问题,更重要的是暴露出农业产业链条上分配等环节的严重失衡问题。
齐鲁晚报 余丰慧
  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利益分配格局上,种养业和农户都位处弱势,很难有支配权和定价权,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中国网络电视台 堂吉伟德
  是谁,在哪些环节过度地分割了主产区农民应有的利润?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农民合作和组织的问题。
东方早报 曹东勃
  弱势的话语权源自不平衡的力量对比,尽管农产品的源头生产者数量庞大,但他们都是分散的市场主体,很难形成合力来与流通过程中的强大企业进行议价博弈。五常大米产区的案例提示我们,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应对农民的自主选择和自发合作保持开放和支持的态度,让各类真正具有内生需求的农民合作组织遍地开花并直接与市场发生联系,而不是由大量臃赘的中间层次越俎代庖,只有如此,才能减少制度性的跑冒滴漏,让广大农民真正共享农业发展的成果。
网友互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2011财经热话题:那些没完没了的债
破解“米贵伤农” 政府要为农民撑腰
对网络购票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美伊“开年大戏”怎么往下演
财经热话题:大公司为何频繁失信
公务卡能成为反腐利器么?
迈向充满希望的2012
看民意如何赢得“空气保卫战”
奶企集体涨价 理由充分吗?
美伊叫阵 霍尔木兹海峡战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