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本期策划:新华网时政频道 责编:苏影
文物毁于建设,谁该扪心自问?
文物毁于建设,谁该扪心自问?
  文物是什么?小时候,文物是妈妈口里的“仙女飞天”,是“少林,少林”歌声中令人向往的寺庙。长大后,我们才知道文物是祖祖辈辈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但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文物保护法》实施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可以看出,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水平,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知道未来,当我们告诉自己的孩子时,文物会不会成为能看不能摸的故事呢? …[详细]
      我国近30年来消失文物 多半毁于建设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都兴起大兴土木的建设高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诸多文物在工程建设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面对公众和舆论的批评,管理部门屡屡给出匪夷所思的理由,诸如保护性拆除、维修性拆除。既然拆除,还能保护什么呢?在难堪的现实环境下,最后往往以罚款了事。既然敢于明知故犯,建设和施工单位自然也有应对策略,至少也有罚款的思想准备,反正罚款对于它们来说,就与赚取的利润相比,肯定不成比例,也自然不可能伤筋动骨,以致都屡试不爽,根本产生不了威慑力。这一方面暴露出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监管乏力的问题。 …[详细]
  关于文物保护软弱的问题,日前刚刚披露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恰好提供了更为详实和权威的结论。该报告称,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刻意规避考古调查勘探而进行工程施工,结果造成文物损毁消失;在城镇和旅游景点建设中,有的地方不重视保护文物的历史环境和风貌。《文物保护法》实施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半数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有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对文物过度利用,甚至为建设旅游景区而损坏文物,文物保护的现状堪忧。无需赘述,文物遭到破坏的现实,可谓触目惊心 …[详细]
      谁动了“不可移动文物”?
  近30年我国消失文物多半毁于建设活动是惊醒,更是尴尬。这一方面有法律不到位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以建设的名义“搞破坏”,以追求政绩——为追求GDP,追求投资拉动,文物是可牺牲的。更要命的是,在毁坏文物的背后,有可能存在利益勾兑和腐败现象。一个可以观察到的是,在“大干快上”压倒一切的城市建设面前,文物保护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境地,而“真文物遭殃,假文物吃香”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近30年我国消失文物多半毁于建设活动告诉我们,建设的是“政绩”,破坏的是“文物”。无论所谓的“建设性破坏”、“保护性拆除”多么动听,隐藏其后的事实依然是破坏。 …[详细]
  如何破解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矛盾,解开“保”与“建”之间纠缠的“死结”? 根据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定,在进行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时候,建设单位要事先会同主管部门“进行文物的调查或勘探工作”。针对这一法律,各地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文化资源在GDP裹挟下,一些明文的法律规定,几乎沦为一纸空文。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试图通过城市包装和运作,实现商业化“变现”。在商业开发与文物保护发生冲突,蕴含浓厚传统文化的文物便在推土机下频频消失――毁也“GDP”,建也“GDP”。 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针对屡屡的毁掉文物的建设活动,最多只是对建设实行罚款,并没有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这正折射了文物保护法律体系漏洞,同时也折射了某人地方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叶公好龙”。 …[详细]
      如何破解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窘境?
  尽快修订文物保护法,是委员、代表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时讨论最多的话题,也是他们迫切希望可以纳入政府工作日程的内容。这是因为,文物保护法虽然在2002年进行过一次大修,但在经过10年来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之后,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旧法显现出的不适应之处甚多。 …[详细]
  现行的《文物保护法》颁布于1982年,迄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其间经历过1991年、2002年、2007年3次修正或修订。目前饱受诟病的“50万元罚则”就是在2002年修订时加进法律的内容,其后虽有2007年的修正案,但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从目前的情况看,10年前确立的“违法成本”的标准,显然已经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入高潮期,如果不从源头上终结文物破坏违法行为低成本的尴尬,文物破坏也就必然同步进入高潮期。从这个意义上讲,修改《文物保护法》提上日程显得重要而且迫切。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把根留住”,文物保护差什么?
· 长沙三年内拆除5处不可移动文物 无拆迁手续
全国文物修复师仅2000人 千万"染病"文物谁来修
全国文物修复师仅2000人 千万"染病"文物谁来修
北京一民国文物变火锅店 石狮成迎宾招牌(图)
北京一民国文物变火锅店 石狮成迎宾招牌(图)
话中音
  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命题。
——朱四倍
  如今,连全国人大的报告都指出“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地是不是该将追究毁坏不可移动文物的人的刑事责任提到议事日程了呢?
——杨涛
  在一定意义上,近30年我国消失文物多半毁于建设活动是赤裸裸的丑闻,是对文明的羞辱。是对历史文物缺少敬畏感,并且常常用金钱目标来衡量物品价值大小的结果,是利益逻辑、政绩思维渗透到文物保护事业的结果。
——网友 思想评论员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不仅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璀璨和丰富的文物宝藏,而且为人类留下一大笔共有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使命,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自然灾害对文物古迹的毁灭,我们虽然无法承受,但也无力阻止。然而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祖宗给我们留下文化符号,屡屡人为的被毁掉,而且毁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这叫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希望中国的文物保护,尽快走出“GDP”裹挟,吸收国际文物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完善保护机制,不再因经济的发展而毁掉祖宗为我们留下文化财富――文物古迹。
网友互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辉瑞被控行贿八国 在华遭实名举报
辉瑞被控行贿八国 在华遭实名举报
接连"踩雷" 雅居乐深陷旅游地产泥沼
接连"踩雷" 雅居乐深陷旅游地产泥沼
文物毁于建设,谁该扪心自问?
文物毁于建设,谁该扪心自问?
书写奥林匹克更大光荣
书写奥林匹克更大光荣
中国人寿困局:为何踌躇不前?
中国人寿困局:为何踌躇不前?
聚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聚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折射了什么?
“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折射了什么?
伦敦奥运 为何“选择性失明”?
伦敦奥运 为何“选择性失明”?
汇源深陷商标欺诈   初审突生变
汇源深陷商标欺诈 初审突生变
“选秀”里的真与假
“选秀”里的真与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