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雪龙”号谱写我国航海新篇章——专访“雪龙”号船长朱兵
2017-10-10 19:42:14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电 题:“雪龙”号谱写我国航海新篇章—专访“雪龙”号船长朱兵

  新华社记者 郁琼源、张建松、白国龙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归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雪龙”号船长朱兵。朱兵是“雪龙”号上的“老兵”,自从1998年第一次上“雪龙”号,迄今已有19年,曾经参加过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这次考察中,‘雪龙’号航程20590海里,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在我国的航海史谱写了新的篇章。”朱兵自豪地说,“‘雪龙’号共在冰区航行1700多海里,第一次在中央航道密集的浮冰里,留下她蜿蜒而美丽的足迹,作为船长,亲身经历和见证这一次艰难而又辉煌的破冰之旅。令我终身难忘。”

  “雪龙”号于7月20日从上海出发,自8月2日开始向西北挺进。此后,考察队经综合考虑,决定从俄罗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外的海域,经楚科奇海横跨北冰洋中高纬度公海区域,进入挪威渔业保护区。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在北纬80度以上的北冰洋海域大多缺乏海图资料,没有冰情预报。‘雪龙’号穿越中央航道的挑战极大。”朱兵说,“依据有限资料和冰图,我们精心设计了航线,既保障雪龙船顺利航行,还要兼顾沿途的科考作业需求。”

  随着俄罗斯专属经济区边界线不断向北抬高延伸,“雪龙”号随之航行到北纬85°45′。由于在高纬航行卫星信号微弱,通讯不畅,冰况信息无法及时更新,每日雪雾弥漫导致能见度差,有时视距不足百米,加上前方浮冰又密布云集,可谓“前途迷茫”。“雪龙”号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平均5节左右的速度,不断绕开大块浮冰蜿蜒前行。

  正常情况下,“雪龙”号航行可以按照既定路线设定“自动驾驶”,值班驾驶员和水手负责瞭望海上物标即可。但是,穿越过程主要是在冰区航行,而且面临种种困难,只能变为手动驾驶,需要驾驶员24小时盯着前方瞭望,谨慎驾驶,根据冰情手动操纵舵盘和伡钟,随时调整航向、航速,以确保安全航行。

  虽然是极昼航行,但几乎每天都是阴天。很多时候还是大雾天气,能见度非常差,有时能见度不足百米。“而雪龙船的长度是167米,也就是说我们甚至看不到前方一个船身的距离处是水道还是浮冰。”朱兵说,“能见度最差时,为了防止撞上冰山,只能停船等待大雾散去。”

  连续的冰区航行对船的“身体素质”也带来极大挑战。由于船体破冰时会造成连续震动,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再加上冰区航行频繁拨动伡钟,会增加主机负担,这就需要本就24小时值班的船员们进行更频繁的巡视、检查,以确保动力、机械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为破冰航行提供充沛动力。

  在中国船只从未走过的北极西北航道,弯道多、暗礁密布、还有少许浮冰,都给航行带来困难。“如果沿岸边走,还要考虑有没有暗礁,会否给我们带来危险等。西北航道也分阶段,有的浮冰密集,有的水深不是很明确,水浅暗礁多,有的地方很狭窄。”朱兵说。

  “雪龙”号于8月30日进入戴维斯海峡,途经巴芬湾、兰开斯特海峡、皮尔海峡、维多利亚海峡和阿蒙森湾,沿途克服航道曲折、浮冰密集、冰山零星散布、海雾频现、冰区夜航等诸多困难,历时8天,航行2293海里,于9月6日进入波弗特海,完成了中国船舶首次成功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为未来中国船只穿行北极航道积累了丰富的航行经验。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丰收的田野
丰收的田野
内蒙古甘肃等地出现降雪
内蒙古甘肃等地出现降雪
飞阅唐山湾月坨岛
飞阅唐山湾月坨岛
玩转全球之遥远的风景
玩转全球之遥远的风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78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