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扶贫老板”的“不忘初心”
在贵州创设“秀水五股”扶贫模式的民营企业家王伟记事
王伟(红上衣)在秀水村施工工地,与村民们在一起。采访对象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王伟创设“秀水五股”扶贫模式的故事,启示民营企业家如何“不忘初心”,如何在精准扶贫中提升企业与人生的价值
“听党话,跟党走,感恩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是我的人生信仰。”
“改革开放的初心是什么?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人共同富裕,但很多人富起来就忘掉这个初心了。”
“要说我为什么对扶贫这样上心,除了致富思源的觉悟,先富帮后富的初心,很重要很重要的还有一条:我真心认为,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这个常说“初心”,认定“扶贫就是机遇”的民营企业家,名叫王伟,表情生动,声如流水击石,任何时候都精气神十足。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安顺市政协副主席、安顺市工商联主席……生于1968年的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成长与事业轨迹,都在中国长期“后发”、如今发展最快的省份贵州。
王伟引起我们关注,不是因为他在企业经营上的成功,尽管那也是个引人入胜的传奇——一个贵州小县城里野草般生长出来的青年,出身贫寒,22岁投身商海,凭着勤奋和聪明,从没有一个员工的个体小装潢部做起,到今天拥有包括地产、贸易、能源、旅游、文化、农业等产业,员工上万的集团公司。
无疑,这是个对创造财富有天分又够努力的人。但关于王伟,最值得讲述的不是“财富故事”,而是“扶贫故事”,是他对“扶贫”这件事异于常人的兴趣、近乎着迷的认真和不遗余力的投入。
动 力
“赚多多的钱,帮多多的人”
几十年如一日,王伟每天早起,雷打不动地用几分钟扒拉一碗面条作早饭,7点开始工作,干到晚上10点睡觉,天天如此,几无例外,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甚至常年没有午休。他的助理们要轮流排班,才有精力和体力跟上他。他一年跟家人吃饭不超过10次。他没什么爱好,除了练练书法,“就是喜欢工作,别的都不喜欢。”
王伟常把“没有问题”“这个不是问题”挂在嘴边,认为企业家最重要的本事之一就是善于找办法克难题。他有一个成功商人对财富和机会的敏锐嗅觉。他的高中班主任仍然记得十几年前王伟陪他去广东散心,有一天他们打摩的赶路,王伟突然问:“老师,你看到没有?——钱在路上流淌。”老师说没看到。王伟注视着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说:“我看到了。”他简单地解释了两句,班主任也明白了——他从物资的流动、人员的流动看到了经济的流动,进而看到了商机。
在贵州兴伟集团,很多员工都知道他们的老板王伟会赚钱的另一面是生活节俭:穿着在北京秀水街杀价杀到80块买回来的裤子、在淘宝300来块钱淘到的唐装,25块钱一双的布鞋或者最普通的那种黑皮鞋。
他不允许任何亲戚来自己公司上班,除非是来做清洁工或绿化员。他很早就告诉儿子:“我的公司你没有继承权,99%的财富将来我要捐给国家和社会,所以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十几年前,他看了一本大概叫《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落马史》的书,得出结论:把财富看成自己的就是灾难,看成子女的也是灾难。
现在,他把一半工作时间花在扶贫上,最近更是平均两天下一次乡,去贫困地区考察。
2015年,他给贵州安顺市的贫困村秀水村投了3.77亿帮扶整村脱贫,承诺不要一分钱回报,所建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交由村民所有。
2016年,他跑到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新坪村最穷的半坡组看了看,然后,这个水、路不通的深山村寨就修了路、通了水。
这之后,他几乎跑到哪儿扶贫扶到哪儿。一些行为纯属慈善,例如不久前,他领头捐出500万,跟安顺市的民营企业家们一同成立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基金,资助贫困学子求学;一些项目属于产业扶贫,例如总投资100亿的晴隆县大兴东山地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和投资200亿以上的安顺大兴东国际旅游城。
他觉得有机会参与扶贫太好了,真高兴!他不满足于把自己的进取心、能力和创造力只用于赚钱,渴望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全国光彩奖章”“全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都在为王忠实伟履行社会责任作证。
“我的动力?”他笑,“你们问了好多回了,我的动力就是赚多多的钱,帮多多的人。真心话,从小我就想帮助别人。”
初 心
“有钱就可以帮助那些特别穷的人”
年少时,就抱有“想帮助更多人”的强烈愿望,并始终不渝为之奋斗者,有人学医,有人从政,有人干公益慈善,也有人去了讲堂……而王伟,从1978年小学三年级起,就决心排除万难,做个能赚很多钱的人。
他家那时住在贵州安顺普定县城边上,每天上学,总要从一个五保老人家门经过。至今,他还记得那个老奶奶的“房子”,准确说那是个棚子:石头垒出的一米来高的墙,玉米秆棚顶,两个平方、大小跟一扇门差不多,能让老人躺下睡个觉的“房间”。
每天上学,王伟会从家里给老人带一把面条或一小捧大米,有时帮忙提一桶水。他家里也穷,拿不出更多东西,父母都是乡村教师,两人微薄的工资要养4个孩子、一家老小共8口人。
没过两年,五保户老人去世了,王伟心里生出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愿望:“我将来一定要赚很多钱,有钱就可以帮助那些特别穷的人。”在他印象中,那大概是小学三年级,他头一回认真思考很多东西、计划起自己的未来。
他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老三,也是唯一显露出对生意有兴趣的一个,是一个安贫乐道的教师之家冒出的异类。
他家门口当时有个烤烟集市,每到星期天都有农民来赶集。王伟六七岁时,每周日天不亮,别的孩子还在梦乡时,他就爬起床,把家里6个小凳子搬到门口,坐等赶集的农民租用,1个凳子租金1毛。后来,除了租凳子,他还卖1分钱1杯的糖精水,也卖外祖父写的对联,小门对8分,大门对两毛。他的外祖父是普定有名的书法家,后来自己的书法也是跟着外祖父练的。到了初中,他拿着母亲仔细掏出的9块钱从普定跑去贵阳看读大学的哥哥,顺便卖邮票,一下午卖了300多块钱,他准备给哥哥买套好西装,结果把他哥吓得追问他是不是做了小偷。
他的高中班主任潘发刚记得,王伟学习普通,但很难被忽视,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第一次给大家留下印象,是学校搞板报比赛,不是班干部、成绩也不突出的他主动请缨,他设计版式,组织同学一起完成的板报后来得了全校第一,被校长评价“大气磅礴”。
赚钱然后助人,王伟从没忘记小学三年级萌生的愿望。1987年夏天,他高中毕业,写了一份几十页长的食品厂办厂可行性报告,信心十足地跑去县政府拉赞助。当时的一位科长赞扬了他初生牛犊的勇气后,表示“我们没钱给你”。
出了办公室,王伟撕了报告,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上路,随身带着一套修车工具、笔墨纸砚跟一张写满字的宣纸,第一行是大字:勤工俭学/卖字换粮/游览祖国大好山河,第二行小字:打气5分/补胎5角。他决定不带一分钱,从普定骑车去昆明,开开眼界,也考验自己。来回近一个月,从昆明回来,他瘦了10斤,身上多了27块钱。
回普定后,王伟有过一段失败的创业经历。他做石膏像,步行28公里挑去安顺摆摊,结果一尊也没卖出去。接着,他借了200块钱学烫发,学了一个月就打着领带、穿着白衬衣、喇叭裤、高跟皮鞋开起发廊。
普定那时能烫发的发廊不多,开张首月,王伟赚了600块钱。开张两个月,部队来征兵,他把发廊盘给徒弟,决定去部队锻炼一下。
这一年,王伟19岁。
“我感觉他的思想在激烈地冲撞,他在找自己的道路和方向。”跟王伟亦师亦友,至今关系密切的潘发刚回忆,“他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普定平台太小,他要找他的舞台。”
潘发刚觉得奠立王伟后来事业的很多性格特质,这一时期就已显露端倪:聪明,能吃苦,百折不挠,有胆识但不叛逆,常能找到有效方式说服他人,达成目的。
入伍半年后,王伟在写给父母的信里倾诉心声:“去昆明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好,回来以后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我想挣钱。挣钱只要正当,没有什么不好的。可是我感觉我还太年轻,还不太明白许多做人的真谛。身为男儿,我相信部队是个最好的熔炉……我会更快地成熟起来,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坚定所要追求的理想和信念,退伍后真正开始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兴 伟
“如果自己都没振兴起来,谈什么振兴中华?”
多年后,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王伟说:“企业家分两种奋斗,一种是关系奋斗,靠不断请客送礼让企业发展,这太危险了,没有必要;还有一种是靠自己,靠智慧、能力和勤奋来发展企业。”
在部队,他当了三年兵,立了两个三等功。“领导不了解你,你就拼命展示你的才华,想办法找事做,给部队作贡献。”
他自告奋勇,用废旧的边角料和36块钱扯的一块布做了面4乘4米的宣传墙,上面写上很漂亮的大字:“祖国在我心中”。他在部队大力推行正规化建设时,带着战友们用半个月把营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荣誉室布置一新。他总能想出种种妙招,例如拿碎布蘸着广告色,往墙上拍,只花几块钱就装饰出一间有“墙纸”的荣誉室。他搞营房建设、绿化规划被四处借调,有提干、然后留在部队的机会,但自己坚决要求三年退伍,因为从没忘记最初的梦想。
1990年,22岁的王伟退伍回乡,被分配在国营电厂当工人。他去上了一天班,被安排在6楼没人管,吃饭时找不到碗。第二次去电厂,他求见厂长,说我给你们提几个意见,首先,你们不尊重退伍军人……说完一番想说的话,他辞了职。
回家后,看见一家银行要做几块招牌,普定做不了,必须去安顺,这活儿他在部队做正规化建设时摸得很透,就用更便宜的价格把生意揽了过来。收费4500元,成本只花了1000多,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几个月后,他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兴伟装潢部。他开始想取名叫“兴东”,意思是振兴中华,但觉得自己都没振兴起来,谈什么振兴中华?还是先振兴自己,就叫“兴伟”吧。
“他的店不大,一进门能看见墙上挂着一条横幅,是他自己写的8个字:心系环宇,爱洒人间。”潘发刚回忆,“他那时才20几岁,恋爱都还没谈,事业刚起步,就给自己定了这么一个座右铭。我看到就想,王伟的心长大了。”
潘发刚说,王伟是真的在按座右铭做,不是说说而已。只开一家小店时,他就在普定的中学里资助了数百名贫困生,“有学生会给他写信求助,他也会主动问相关部门哪些学生需要帮助。反正有困难,我们就找王伟,他一直有种帮助别人的渴望。”
后来,开家具连锁店,办批发商城,生意越做越大,他就赚更多钱,然后帮更多人。2000年,32岁的王伟被推选为“贵州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事迹报告中提到,他当时已捐资希望工程10余万元,救助社会公益事业等数十万元。
秀 水
拿出3个多亿,探索“五股”扶贫新模式
2015年春天,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的村干部来找王伟商量,问能不能给他们出点主意,搞点基础建设。早在1999年,王伟就给这个村子修过一条水泥硬化路,但十多年过去,这个自然风光秀美的村庄贫困依旧,出村的道路,还是他修过的那条路。
“我们村当时就是个空壳村,连10万块钱的项目都要不来,因为太偏僻、交通不好,项目大了要不到,项目小了没有用。”张克智2012年从乡村小学退休,转年被推选为秀水村村支书,之后常为秀水的贫穷头疼。
他接触过不少说要扶贫、来村里做项目的老板,这种接触大都以失败告终。他希望王伟能再帮村子一把,修点基础设施,而王伟的回复令他喜出望外。
深感单纯投钱搞基础建设不足以让老百姓脱贫,年年送钱送物、村民年年仍穷的“输血式”帮扶不能实现同步小康,王伟在跟普定县政府沟通和实地考察后,决心“扶”个大的,拿出3个多亿,探索扶贫新模式,把秀水打造成一个精准扶贫的样本。而且兴伟集团“一分股份都不留,一分效益都不要”,全部无偿作为秀水村集体经济。
他带领扶贫团队三天两头跑秀水,一年跑了上百趟,召开一场又一场的院坝会,听村民心声。张克智还记得他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在泥路里开车载着他去看工地、又挨家挨户跟村民了解情况的王伟,暗自感叹可真没见过这种老板,这么肯出钱、肯出力,还费尽心思扶到底。最终,王伟把村民意见和自己对市场规律的认识相结合,从秀水村的实际出发,决定全面整合秀水的土地、山水与文化资源,走“农旅综合开发”之路。
王伟给秀水创设了一套“秀水五股”模式,将全村土地入股开发,经营利润按比分配。“五股”包括——
占比10%的人头股,只要是秀水村民,不分贫富老少,人人有份;
占比30%的土地股,每分土地不论优劣算一股,每年分红;
占比30%的笑(效)益股,只有参与建设劳动的村民才能分到,现在用于给秀水新成立的旅游公司、农业公司和花卉绿化公司员工发工资,这些员工九成以上为本村村民;
占比5%的孝亲股,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00块钱养老金;
占比25%的发展股,用于集体经济的后续发展投入,公共实施的维修、建设和公益事业。
短短8个月,秀水村逐渐被改造成一个融生态农业、特色旅游、餐饮商贸等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基地,内设数十项旅游项目。2016年春节,景区开业,秀水遭遇史上首次严重堵车,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超过120万元。
“我亲身感受到,秀水最大的改变是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被王伟从公司派到秀水常驻,负责这一项目的张著宇说。
张著宇记得刚来秀水搞扶贫开发时,送给村民一些桂花树,让他们种在自家门口,有人种完之后跑来找他要种树的工钱。还有一回,送给村民一些油和米,结果有两家人把东西搬回家后,回来讨搬运费。“这种事叫人心里发酸,当然,这是个别现象,但它反映了一些贫困地区,穷就穷在志气上。所以我们说扶贫先要扶志和智。” 现在的秀水弥漫着勃勃生气,到处能看到忙碌的年轻人。过去村里1000多名青壮年都在外打工,现在回来了八成以上。
31岁的张贤胜在浙江和上海打了12年工,曾计划离开家乡搬去县城。现在,他和妻子一起回村打理秀水的餐饮酒店。他说村里的工资暂时没有打工多,但生意正明显地越来越好:“今天中午有1000多人就餐,主要是宗亲会来聚会的,晚上有近400人,是外地公司来办活动的。”
张克智说,秀水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了2016年1万多。经过短短一年半时间,秀水可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了。
“从去年10月,我们还开始给县里交税,到今年8月,已经上了60多万元。”
王伟认为,秀水模式的关键在于它激发了村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而核心则是它把土地从农民手里重新收归集体所有。“1978年,我们搞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这在当时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同步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认为,从吃饱到小康,是个很大的改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农民才能真正脱贫致富。秀水模式是一种改革方式,也许有争议,大家可以一起摸索、研究。”
兴东
“对扶贫,我有别人想像不到的认真”
秀水是王伟事业布局的新起点,从这里出发,他找到了“赚多多的钱,帮多多的人”的更广阔舞台。
“对扶贫,我是别人想像不到的认真。”他经过研究思考得出结论:“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恰恰可以弥补扶贫中产业帮扶这个关键环节。”
通过扶贫实践,王伟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的基础,在这之后,农民脱贫最终需要市场化产业支撑。他见过有地方政府一厢情愿或吃力勉强地做产业,花很多钱给贫困户建各种鸡羊牛圈或一窝蜂种水果等经济作物,最后却因为产品找不到市场,卖不出价钱,鸡羊牛圈渐渐形同废墟,水果烂掉也不在少数。
他想,为什么不让政府做好政府的事,企业做好企业的事呢?前者提供好服务,建好基础设施,做好老百姓工作;后者市场需要什么做什么,让嗅觉敏锐的企业家把各自的想法和能力充分施展。
去年开始,王伟决定对国家深度贫困县贵州晴隆展开整县帮扶。晴隆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贫瘠还缺水,近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县里想发展旅游,但一直找不到爆点。王伟一次次往晴隆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在晴隆的高山峡谷间,建一条长35公里的世界最长索道,把好山好水都连起来,在每个站点建一个景点,让游客坐索道静静穿越上下五千年,穿越花海、竹海、峡谷、湖泊。这一项目正在建设中,他叫它“大兴东山地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兴伟”之后,他终于把藏了20多年的“兴东”的名字拿了出来。
在安顺,大兴东国际旅游城的工地上,2万多工人正紧张作业。这里将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游乐场、医养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演艺中心和博物馆群。看着这景象,他感叹“我真是喜欢工作”,说每做一个项目都像在做作品,秀水做完了是一件作品,大兴东做完了是另一件,每件都是为体现人生的价值。
“赚多多的钱,帮多多的人,我从没忘记我的理想。直到今天,我做的每件事都没违背自己的初心。”王伟说。
1991年,他曾给自己定了个30年计划:做好10年的安顺人;10年的贵州人;10年的中国人。他觉得前两个目标自己都实现了,第三个还在迈进。
“这3个10年是做人,之后,才是我真正做事业的开始。”他注视着大兴东宽广的工地,“其实商海里痛苦的事、复杂的事太多了,随时有风暴,碰到问题甚至面临倒闭都是常有的事,但我什么时候都睡得着觉。经过海浪,你才能实现理想。民企发展多不容易,拿我自己来说,我离成功还很遥远,因为我还在海中央。”
他的声音沉下来,“但我仍有搏浪的勇气。”(本报记者王京雪)
-
一只黑山羊的“致富经”——国家电投产业扶贫探索
初秋,地处乌蒙山区连片特困区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拉木阿觉乡罗布采嘎村,村民吉格马黑刚卖掉今年第八只羊。敞亮的后院里,一只大腹便便的黑山羊正走进羊圈,几只小山羊尾随其后。2017-10-18 14:49:49
-
安徽长丰:一块烧饼的扶贫奇迹
“每天早上5点出摊,晚上9点才舍得收摊。累是累,但是每天回家,一数钱,就感觉不到累了。”48岁的叶道翠笑着告诉记者,她家的烧饼摊平均每个月都能净赚一万多元,家里十几万元的外债已经还清了。2017-10-13 17:26:30
-
扶贫办:每年减贫超1300万人 今年至少再减1000万
10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前4年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2017-10-11 07:11:40
-
中国已成留学胜地,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2017-10-30 08:46:15
-
[议起来] 过马路玩手机罚款,有无必要?
2017-10-30 08:46:15
-
现在你必须思考20年后的养老问题
2017-10-30 08:58:15
-
蓝图绘就接力干 尽览祖国的现代化发展
2017-10-30 08:46:15
-
一张图看懂:11点前睡觉有多重要
2017-10-30 09: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