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瞭望 | “技工荒”成掣肘,呼唤大国工匠“高薪时代”
2018-05-31 11:32:58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 中国制造面临较严峻的“人才瓶颈”与“技能短板”: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而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比高达40%—50%

  ◆ 我们掌握的就业市场求人倍率,技术工人都在1.5—2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级工缺口大

  ◆ 要完善社会分配体系,调整技术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

  ◆ 要加大对技术工人的社会福利与保障措施

  技能人才严重断层、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等问题,一直是陕西省宝鸡机床集团工人技师麻建军挥之不去的心病。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麻建军说:“现在工厂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线年轻技工的学习劲头和氛围也不足,长此以往,很多技术和工艺将后继无人。”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与其他职业相比,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与招工难等现象仍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这与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偏低、社会地位不高、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这是立足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对进一步提升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地位、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有效落地。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落实好《意见》的相关要求,逐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进一步完善用人评价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术能力、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让钻研技术、掌握技术的人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

  “技工荒”成掣肘

  没进过名牌大学,没有过硬的学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各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在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等八位来自不同岗位的“国宝级”技工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工荒”现象长期存在,中国制造面临较严峻的“人才瓶颈”与“技能短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约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技术工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占比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比高达40%——50%。

  对比悬殊的数字背后是迫切的现实需求。“目前,我们掌握的就业市场求人倍率,技术工人都在1.5——2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级工缺口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

  为何“技工荒”长期存在?究其原因,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主要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偏低,社会地位不够高,轻视技术水平、工人岗位的社会观念依然存在,许多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已有的技术人才也年轻在加速流失。

  一方面,收入水平偏低是导致“技工荒”的重要因素。麻建军告诉本刊记者,一线工人的收入主要靠与技能水平相挂钩的奖金,刚入行的年轻技工技能水平不高,工资待遇也较低。“我们车间的一线操作工人月薪有三千多元,考虑到房价、物价、子女教育等因素,这一工资水平是偏低的。”在车工领域耕耘近30年的麻建军,已经取得该领域的最高职业资格,但他的月薪仅有五千多元。

  低收入水平不仅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也加速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失。“车工是对手艺技能要求较高的传统工种,培养高技能工人至少需要10年,但因为待遇问题,这几年我们车间流失了很多高技能人才。”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洪家光说,受东北经济形势的影响,还有来自房价、物价上涨的现实压力,多位高技能工人转行,技术人才流失明显。

  除了待遇低,麻建军认为,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压力大也是导致“技工荒”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是导致“技工荒”的重要因素。在洪家光看来,以前老八级工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职业认同感、价值感强,“我父亲那一辈工人对这份工作有很深厚的情怀,但现在工人岗位的‘含金量’下降了,这样年轻技术工人很难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洪家光说。

  技术工人是创新驱动骨干力量

  工人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国强。技术工人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尤其是高技能领军人才肩负着工业强国梦,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此次《意见》抓住了技术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求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支持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待遇,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技术工人。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保障广大工人群体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

  发展成果惠及工人群体,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题中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认为,工人是最广大群众的代表,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覆盖到所有工人群体,这是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工人是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和骨干力量,“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就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质量。”郑东亮说。

  推进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

  “大国制造向大国智造的转变更需卓越的工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说,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有生力量,工人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他认为,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不仅关系到技术工人自身利益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提高大国工匠的待遇和地位,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多位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对技术工人的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郑东亮说,要大力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打造具有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因素。“只有制造业企业整体上拥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才能真正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郑东亮说。

  综合施策“高薪时代”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在多位专家看来,要以提高待遇为抓手,以提升社会地位为基础,以增强话语权为动力,技术工人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大国工匠的职责,更好地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从社会经济结构来看,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从而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待遇。郑东亮分析,长期以来,我国依赖劳动力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发展重点,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中高端产业是必然要求,逐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必然趋势。“只有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技术工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常凯说。

  从收入分配结构来看,受访专家建议,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首先要完善社会分配体系,调整技术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夏一璞认为,更高质量就业的核心内涵是劳动权利及其实现机制。

  此外,要加大对技术工人的社会福利与保障措施,让技术工人得到实惠与尊重,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技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稳定性。”常凯说。

  从社会价值认可来看,夏一璞认为,除了提高待遇,技术工人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来自于权益保障以及价值认可。在她看来,通过自身的精湛技能和辛勤劳动,技术工人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得到社会广泛的价值认可,才能真切感受到劳动的荣光。

  另外,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离不开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怀超教授说,一方面,各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多渠道多形式讲好大国工匠故事,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年轻技术工人的培养,制造业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年轻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不仅成为先进制造业的生力军,更要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接力者。(记者陈燕  刊于《瞭望》2018年第21期)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俊松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访韩国高丽参工厂
探访韩国高丽参工厂
快乐减压 轻松迎考
快乐减压 轻松迎考
鸟瞰大美羊湖
鸟瞰大美羊湖
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2917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