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走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还有多远?
2018-09-05 10:38:01 来源: 半月谈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编者按:“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当下教育领域呼声尤甚。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还不够均衡,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好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育部年初发布的《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显示,目前累计有2379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占全国总数的8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开始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需要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教育质量来保障,又需要社会认可度来印证。近日,半月谈记者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不少已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的地区,在向“优质均衡”转轨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与短板,“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2018年1月4日,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宏图村小学学生在课间打篮球 王全超/摄

村校“弱”城校“挤”,教育本真在遗失

  “航母小学”出现,根源在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一年招生800多人,一个年级有18个班;午饭时间食堂坐不下,学生不得不分时分批进餐;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校门口拥挤不堪……这是半月谈记者在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看到的一幕。几年来,该学校学生规模从2000余人迅速增长到超5000人,成为当地小学中的“巨型航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荣昌城区适龄入学儿童人数高速增长,还有不少乡镇居民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区接受教育,造成现有城区小学容量不足,一些学校被迫“超负荷运行”,安全压力陡增。在荣昌区教委主任郭永雄看来,“航母小学”出现的根源在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我们前年就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但教师结构不合理、城镇学校班额偏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还要继续整改。”郭永雄说,荣昌区正在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即将新增8所优质中小学,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在福建厦门,岛内一套20世纪80年代的“老破小”学区房,单价超过每平方米6万元。为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岛外家长争相将孩子送到岛内读书……每到中小学升学季,类似厦门市岛内、岛外学校“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就在全国各地上演。这样的校际差异,是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表现,严重影响到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除了解决城区学校“挤”,也要让农村学校摆脱“弱”。长期以来,体艺教育一直是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短板。当下,在一些农村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音体美课程由语数老师兼任的现象依然普遍,使音体美课程难以正常开展,影响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

  民革重庆垫江工委主任徐鹏建议,教育部门在每年教师招录分配时,要着重考虑农村学校专职教师的分配情况,让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教学工作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赢得家长的认同来留住学生,促进教育均衡。

  部分地区财力捉襟见肘:“学校穷得连电费都交不起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们学校负债到什么程度呢,从5月份起就交不起电费了……”重庆一所乡镇学校校长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区县2017年底刚刚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当时为了迎接国家督导评估,学校花大力气搞了大建设,现在硬件提了上来,但还欠着不少包工头的钱。”这位校长透露,因教育均衡创建而负债的学校还不止一两个,“有的学校连教师出差补贴都发不出来了,老师们有怨气也没办法”。

  记者在中西部地区调研了解到,义务教育均衡需要长期的财政投入,这给地方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财政带来较大压力。

  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3年以上,且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就意味着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还不算完,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才有可能达到优质均衡。

  地处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重庆市黔江区,自2013年以来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连年保持在8亿元以上,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例达20%。“每5块钱中就有1块钱花在教育事业上,我们真的是下大力气了。”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说,2016年黔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后,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力度不减,2017年又增加了1个多亿。

  “目前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刚刚达到或正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但由于教育历史欠账较多、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离优质均衡还有较大差距。”有教育专家指出,不管是学校硬件设施改造,还是师资软件提升,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一些地方政府囿于财力有限,难以持续加大投入,有可能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

  走向优质均衡,提升教育发展内涵是关键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据记者了解,基层在这四方面的现实情况均不容乐观。保障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顺利转轨,需要综合施策。

  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质量整体优化。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机制(如学区、教育集团、学校托管等),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享优质资源,同时实现硬件和软件双提升。

  为了优化当地教育资源配置,福建厦门实施“名校出岛”建设,鼓励通过办分校、兼并、托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通过推进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等项目建设,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辐射”。

  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教育专家认为,创建优质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仅靠教育部门难当大任,必须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调度各级部门和社会力量合力办教育,建立健全促进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改进教育教学,构建新型学习生态。广西南宁三中副校长李杰认为,构建基于教育实际的新型学习生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持之以恒才能实现“聚变效应”。用“系统论”破解教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逐步建立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学校的办学效能,还需引进科学的、先进的、可操作的、能持续的教改方案,对学校进行综合改革。

  更加注重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以质量助均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提出,内涵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性实践,推动学校整体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优质学校。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的建设,提升教育的文化品性和人文意蕴,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

  注重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把人作为“真实的生命体”。记者了解到,很多乡村教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脱离农村”的思想。事实上,真正好的乡村教育是要保留学生身上属于农村的淳朴特质,不能割裂他们对农村的情怀。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人,这才是教育本真的回归。(记者 徐旭忠 柯高阳 何丰伦)

   1 2 3 4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聚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30日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的热点。
    2018-08-30 20:24:17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福建福鼎:桐山溪畔人鱼同乐
福建福鼎:桐山溪畔人鱼同乐
云南宁蒗:一年一度的摩梭人转山节
云南宁蒗:一年一度的摩梭人转山节
西藏日喀则土豆丰收
西藏日喀则土豆丰收
山村教学点:在坚守中传承
山村教学点:在坚守中传承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338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