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李鲲:三上“三界碑”
2018-10-31 09:03:5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图为2015年8月,李鲲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附近拍照记录现场情况。

  【演讲稿】三上“三界碑”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天津分社的李鲲。作为一名对外记者,讲好中国故事始终是我拼搏奋斗的职业理想。回顾五年记者生涯采写的故事,有一块界碑、三个人,一个国家战略、三个省市,始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伴随我不断成长。

  三界碑是北京、天津、河北交界处的一个界桩,一次采访中,我跟随电力工人冒着酷暑上山巡线,偶然间来到三界碑。虽然划分了京津冀行政区划,但三界碑却鲜有人知。

  2014年,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避开铺天盖地的宏观报道,我将目光聚焦在三界碑,持续扎根调研,通过20多篇中英文报道,让三界碑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甚至成为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绕不开的具象。

  五年来,我三上三界碑,记录、推动并深刻感知着,一项重大战略在最基层迸发出的中国力量!其中,三位三界碑村民和他们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

  蔡金莲是三界碑下河北沥水沟村的妇女主任,她们村紧挨着北京将军关村。2014年,听了30多年“京津冀一体化”的她问我:“既然一体化,差距为啥这么大?!”

  她的落差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和四姐的对比。30多年前,四姐蔡金荣嫁到了将军关村,喝上了自来水,住进了小别墅,过上了富足的日子。而蔡金莲则还住在沥水沟村破旧的平房里,喝着水窖水。连接姐妹俩家的公路不足1公里,但坐在车上“一颠簸就知道来河北了”。

  令蔡金莲苦恼的,还有每月因不经意间的“被漫游”而多花的十几元电话费,那时,她在村委会给家里打电话,竟然经常需要加拨区号,漫游+长途。

  2015年起,随着我采写的稿件陆续播发,蔡金莲的故事逐渐为人知晓,困扰她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

  2016年初的一次通话中,蔡金莲激动地对我说:“李记者,我现在给你打电话既不怕漫游,也不是长途了!我家门前的路也要开始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让老百姓‘真借光’!”

  令蔡金莲开心的,还有她的家里终于通上了深井打的自来水。

  在三界碑下,喝上一个口甘甜的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不是亲眼所见,我难以相信,在21世纪的今天,在首都北京旁,仍然有人喝着雨水存的“房檐水”。新中国成立后,三界碑下的河北前干涧村先后打了8眼深水井,没有一眼能持续出水。

  2012年,打工致富的刘海燕回到前干涧当选了村主任,性格倔强的她放弃了安逸、富足的生活,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打井之路,村里没有钱,她就垫上,一打就是7眼。

  第一眼打了540米,电钱就花了10多万元,可一到旱季水就没了;第二眼打了290米,水量又不稳定;第三眼打了125米,打偏了;第四眼,219米,打到了石头;第五眼,170米,还是没有水。

  打井的人都不想再给刘海燕干活了!然而,她咬着牙又打了第六眼,可打到240米还没出水。

  那一刻,刘海燕绝望了。

  有一段时间,她再没提打井的事,但在梦里却总是说:“这井可咋办呀?!”

  刘海燕决定再试一次,她对打井的人说,这是最后一次。2015年11月20日,刘海燕永远也忘不了那天,天下着大雪,第七眼井打到200米就出水了,她不放心,又坚持让工人打到了350米!

  有水了!刘海燕和村民们跑到井边唱啊、跳啊,鞋子、裤子都湿了也顾不上,50多岁的她激动地像个小姑娘。

  打井的同时,刘海燕还带领村民修了一条“出山”的新路,还在村口盖起了农家院,她想向隔壁同名的天津前干涧村学习,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巨大客流,用乡村旅游带领百姓致富。

  天津前干涧村的村主任张雪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爱说话,但心里却装着全村发展的“大算盘”。

  由于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外出上学极为不便。张雪松自掏腰包,雇了一辆面包车,每天早上把孩子们送出去,晚上再接回来。

  年轻时无数次登上三界碑的张雪松说,20年来,三界碑下从未像今天这样热闹!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不能“坐吃”,村里的未来还得靠孩子,京津冀的未来还需要培养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三界碑下蔡金莲、刘海燕、张雪松的故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人民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靓丽缩影。

  作为一名对外记者,秉承新华社内外并重的使命,我有幸通过扎根基层发掘了三界碑这个美丽的中国故事,更凭借三上三界碑练就的扎实作风,在一次次高端对话中谈笑风生,在一篇篇监督报道中举重若轻,在一场场海媒直播中镇定自若,在一个个创新产品中收放自如。

  如今,三界碑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故事还在继续。我还将握紧手中的笔,持续扎根基层,记录并传播好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磅礴气象。

  (李鲲,新华社天津分社对外采访部负责人。作为非外语专业毕业生,长期承担分社英文文字报道任务,专访多位国际政要,策划并出镜多场海外社交媒体直播。2017年创作动漫相声融合报道《河长是嘛?》,上线10天播放超过1600万次。多篇稿件获天津市新闻奖一等奖,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曾获得天津市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被评为新华社对外报道先进个人、内参报道先进个人、基层行风采录先进个人。)

+1
【纠错】 责任编辑: 汪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美在金秋
美在金秋
瑞士拉沃之秋
瑞士拉沃之秋
灾后塞班
灾后塞班
香糯飘香大苗山
香糯飘香大苗山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4129979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