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守护红色记忆——一对父女50年的接力
2019-06-16 17:09:5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南昌6月16日电 题:守护红色记忆——一对父女50年的接力

  新华社记者李松、梅常伟、刘斐

  守护红色记忆,贯穿着一对父女50年的生命历程。在江西宁都县博物馆,曾庆圭和曾晨英父女俩,与文物和史料为伴,演绎着接力研究宁都革命历史的故事。

  宁都县博物馆又称宁都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梅江北路。曾庆圭今年86岁,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年轻时有过数年从教经历,后历任江西省宁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0年改名为江西省宁都县博物馆)资料组长、副馆长,人称“宁都天下通”。

  从1969年调查收集“毛主席在宁都革命实践历史”开始,曾庆圭一直从事宁都苏区历史、宁都起义历史研究。1999年从宁都县博物馆副馆长岗位退休,她的女儿曾晨英接力研究宁都革命历史,如今已是宁都县博物馆副馆长。

  宁都这块红色土地蕴藏着大量文史资源,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的历史,以及宁都起义等历史事件,激发了曾庆圭改行从事党史研究。他将零碎、分散的原始资料重新整理,对不明白、有出入、有疑点的史料,翻阅大量史书查证,走访老红军、老首长,直至弄个水落石出。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内部,一楼建于1975年的“宁都起义历史陈列”,陈展大纲由曾庆圭编撰完成;二楼“从宁都起义走出的30位将军”“赤帜高擎赵博生”两个陈列展览的陈展大纲,则是曾晨英2011年为纪念宁都起义80周年时完成的。

  “数十年来,宁都起义历史是我父亲研究的重点之一。”曾晨英说,“仅与老红军之间的来往书信,就有2000多封。”

  红军标语虽多,红军壁画却鲜见。为了保护宁都的红军壁画,曾庆圭绞尽脑汁,想过很多办法,曾为壁画拍过照,编过号,做过保护牌,最后他想到一个办法:用透明拷贝纸一张张覆盖摹下,再描摹到宣纸上,裱装成幅,其大小与原件完全相同,惟妙惟肖。

  在曾晨英的印象中,为收集资料,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有时甚至春节期间也不回家。“很多老红军年事已高,不加紧采访抢救历史,‘活资料’就会彻底失去。”曾庆圭说。

  曾晨英自幼在博物馆大院长大,耳濡目染了许多革命故事。从高中开始,就常帮着父亲誊抄手稿、校对、复写。父亲的执着精神,给曾晨英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成长。父亲退休那年,26岁的曾晨英传承父业,来到宁都县博物馆工作。

  那些文物、遗址和革命旧址,闪耀着灵动的历史光辉,为了挖掘和保护宁都境内的文物,她的足迹遍布宁都的乡间田野、寻常巷陌。

  从业20年来,并非科班出身的曾晨英,沉下心,边干边学,硬是靠积累、靠钻劲,写出了一篇篇颇有见地的文博论文、党史文章,成了宁都乃至赣南有名的文博专家、红色文化研究者。

  “守护红色记忆,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曾晨英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青藏高原首次进口瓶鼻海豚
青藏高原首次进口瓶鼻海豚
夏日农事忙
夏日农事忙
湘西苗画进校园
湘西苗画进校园
少儿足球竞技酣
少儿足球竞技酣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63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