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2020-04-16 14:35:5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哈尔滨4月16日电  题: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王建、董宝森

  随着境外输入病例激增,边境小城绥芬河打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阻击战。不少刚刚从湖北结束战斗的勇士,一路北上紧急驰援。他们当中,有医护人员,有救治专家,有检测团队……甲衣未解,再跨征鞍,他们传递信心,带来希望。

(聚焦疫情防控·图文互动)(5)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4月16日,在位于绥芬河市的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援助绥芬河检测队队员卢学新(左)与同事交接样本检测数据(手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中断休整

  4月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结束了在武汉的抗疫战斗。刚刚返回广州短暂休整,还没来得及与家人团聚,管向东再次受命上阵,于11日奔赴绥芬河。

(聚焦疫情防控·图文互动)(1)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支援绥芬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右)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在当地一家酒店前合影(4月13日手机拍摄)。  新华社发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相对不足,绥芬河主要接收无症状感染者,大部分确诊病例要转到牡丹江市救治。记者联系管向东时,他已从绥芬河转到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工作。

  管向东说,已对300多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进行梳理,平均年龄在40岁-45岁,由于基础疾病比较少,大部分属于轻型、普通型。当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实行分级诊疗,将重型、危重型病人集中管理救治。

  “宁可床等人,不可人等床。”在管向东看来,除了救治,为更多可能到来的患者,提前做好准备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他与多名专家组成员、牡丹江当地部门召开多次协调会,测算研判急需的防护物资、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ECMO等,并组织牡丹江市多家医院拓展床位。

  “有了‘武汉会战’的经验,我们形成了成熟有效的救治体系,有信心打好这场‘加时赛’。”管向东说。

  再次请战

  4月14日,本是黑龙江省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结束医学观察、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在他们走出隔离宾馆的前一个夜晚,部分医护工作者再次写下支援一线的请战书,按下红手印。

  “我们将不惧困难、冲锋在前!我们将恪守初心、奋战到底!”他们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呼吸、感染、感控等不同科室。请战书上,他们庄严承诺,将再次成为最美逆行者。

(聚焦疫情防控·图文互动)(6)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4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援助绥芬河检测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向记者介绍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手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倪薪是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的医生,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3月21日,她从湖北回到牡丹江,听说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严重,14天医学观察刚一解除,便第一时间来到绥芬河参与救治。

  “没多想,看见病人就想治。”倪薪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对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进行摸底,提出对症治疗方案。“病毒很狡猾,我们必须对轻型患者精细管理,及时干预病情的发展。”倪薪说。

  “90后”女护士杨宁,从湖北归来做出了和倪薪一样的决定。目前,她正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护理无症状感染者。“相对比药物治疗,我们更注重心理疏导。”杨宁说,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不恐慌、不惧怕,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聚焦疫情防控·图文互动)(2)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4月14日,在新建的绥芬河方舱医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人民医院医生刘云峰(右)在电脑前调试办公系统(手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在新建的绥芬河方舱医院,牡丹江市林口县人民医院医生刘云峰正在电脑前调试办公系统。3月底从湖北孝感归来,休养还没有结束,他就与多名战友再次请战。刘云峰说:“从一个战场转到另一个战场,战斗不结束,我们不放松。”

  侦查病毒

  医护人员在“主战场”为患者提供救治,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检测,与病毒较量。

(聚焦疫情防控·图文互动)(4)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援助绥芬河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检测专家团队在北京首都机场合影(4月12日手机拍摄)。  新华社发

  来到绥芬河的4天时间里,卢学新最忙碌的时候是晚上。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援助绥芬河检测队队员,3月17日他从武汉回到北京,4月11日再次接到指令,来到绥芬河。

  13日,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及关键设备终于抵达绥芬河,于当天建成并投入使用,每日核酸最大检测能力为1000人份。卢学新负责对医院送来的咽拭子样本进行分装、灭活,再按流程送到下一站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聚焦疫情防控·图文互动)(3)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4月16日,在位于绥芬河市的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援助绥芬河检测队队员卢学新(左)与同事准备进行样本检测(手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咽拭子看上去与普通棉棒无异,上面可能潜伏的“敌人”却会无孔不入。卢学新说,操作期间必须聚精会神、争分夺秒,为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贡献力量。

  检测队不仅要完成检测任务,还要帮助当地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14日上午,此次检测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组织对绥芬河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给他们如何安全、高效做好采样,全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凌晨一点,走出实验室,这些战“疫”一线的“侦察兵”迎来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每天样本送来多少,我们就处理多少,直到检测结束。”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楚卿
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86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