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楼子河的新“声”与新生
2020-08-28 18:00:1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 题:楼子河的新“声”与新生

  新华社记者史林静

  要腔没腔,要调没调的老周,成了村里的音乐“指挥家”,这在楼子河并不是个新鲜事。65岁的周莹贤是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现在喜欢叫他“周团长”,艺术团的“团”。

  还没踏进老周家的院门,就听到热闹一片。院子里大块遮阳布下,几个村民在排练豫剧现代戏《看看楼子河》;堂屋里乐器队的大爷们正在磨合新的曲子;东偏房的门紧闭着,几个刚化完妆的“演员”在里面换演出服。

  “这句的唱法得改,到这一句时你得往前走两步。”老周一刻也不闲着,他说,曾经的楼子河也很“热闹”,不过,是搓麻将、吵架的热闹。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1)楼子河的新“声”与新生

  7月20日,在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村民在党支部书记周莹贤家排练豫剧现代戏《看看楼子河》。 新华社记者 史林静 摄

  楼子河村位于伏牛山下,人多地少,村民靠外出收捡破烂谋生。“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了,老人和妇女留守在家,到了晚上都是搓麻将和串门扯闲话声,闲话多了,矛盾就多了。”老周说,一年下来啥都干不了,全忙着调解纠纷了。

  人不振,心不齐,不少投资企业纷纷绕过楼子河。老周寻思着,“破烂王”村不能一直破烂下去。一次外出考察学习,老周听说河南要组织一批文化志愿者团队到农村,帮助农村建设“乡村音乐厅”,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了解一圈,老周坚定了一个想法“楼子河要变样,搞活文化是个办法”。老周当即组织村两委开会,召集党员东拼西凑出了12个节目后,便去市里争取试点。2016年12月,河南省首批“乡村音乐厅”在楼子河村启动,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团队走进了楼子河。从此,楼子河的文化生活就没有间断过。每周五下午到周日,文化志愿者都会赶来,在村民中开展舞蹈、戏曲、音乐等方面的培训。

  从没摸过乐器的61岁村民刘画专门买了一架电子琴。“刚买的时候大家笑话我,说你一个抡锄头、拿锅铲的人还整那洋玩意儿。”刘画不服气,认谱子、练指法,在文化志愿者的帮助下,现在能弹上二三十首曲子。

  “过去天天闲在家,麻将搓得身体乏。”说起过去的生活,60岁的村民雷琴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如今她是村里舞蹈队队长,曾经的牌友也变成了队友。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2)楼子河的新“声”与新生

  7月20日,在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村民在党支部书记周莹贤家磨合新曲。新华社记者 史林静 摄

  楼子河的变化,文化志愿者王巍看在眼里。“第一次来村里培训,只来16个村民报名,怕出丑中途跑了8个,现在多的时候能有上百个村民参与。”王巍说,有的上完课还拉着我们,说“去我家吃小锅饭,咱俩再聊聊那段戏”。

  “乡村音乐厅并不是要建一个带顶的房子,而是帮助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挖掘乡村文化能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农村留下一批永不撤离的文艺队伍。”王巍说。

  如今,楼子河不仅组建了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团,还成立了艺术团,组织村民创作了30多个充满乡情、乡音、乡味的文艺作品,举办乡村“春晚”、节庆演出等,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

  村里小学的文化课堂也红火起来。“以前没有专业的老师,孩子们都是跟着播放器学,现在,志愿者在学校办了合唱班、舞蹈班、足球班,孩子们基本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位于楼子河村的瓦屋镇第六小学校长李莉说,这些以前唱歌全靠“喊”的山里娃,不仅在县里拿过奖,还去省里演出过。

  新“声”带来新生。如今,“乡村音乐厅”不仅成了楼子河村的文化符号,还成为提升乡风文明、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聚了人气儿,还聚了心气儿,村里打麻将的少了,矛盾纠纷也没有了。”老周说,村里把每月农历初九至十一定为农产品交易会,村民守在家门口做买卖,不少在外能人纷纷返乡创业。目前,村里60多个香菇大棚丰收在望,红色教育基地、农贸市场正在规划中,贯通村中的柏油马路也开始扩建。“日子就得唱着过。”老周说。

  夜幕降临,楼子河村北边的文化广场上,汇集的人越来越多,有跳广场舞的,有排练“三句半”的,还有在广场上纳凉看节目的,如今的楼子河每天都欢声笑语。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加载更多
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开始校飞
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开始校飞
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关舱拆除
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关舱拆除
克什克腾风光
克什克腾风光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642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