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都来读《活着的马克思》——程建宁的编写散记

2015年02月13日 10:24:48 来源: 新华网

    一、为什么要编这本书

    1. 历史经验的反思

    我们党和军队有一个好传统,就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用马克思的理论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许多同志,都是通过理论的指导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奋斗终生。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理论和实践脱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单纯地为了学点知识,装潢门面,应付考试,而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理论失去了指导的作用;有的认为经典著作难学难懂,学习理论是耽误时间,学不学无所谓,以致逐渐边缘化。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需要有一本通俗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物,吸引广大读者去学习,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

    2. 个人成长的体验

    我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经历过半年入伍教育,除军事训练外,主要学习社会发展史。通过老师讲课、学员联系实际讨论,逐步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了一个人应该怎么样生活才有意义。这段学习给我一生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60多年过去了,现在仍然非常珍惜那段学习,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人的成长实在太重要了。

    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个细节。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空军第一任宣传部长朱鸿告诉我,那段入伍教育计划,空军宣传部原设想配合抗美援朝的情况搞形势政策教育。毛主席要当时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提意见,陆提出,搞社会发展史教育。朱当时思想不通,觉得应该配合形势进行教育,讲社会发展史是不是太远了。陆坚持说,你这个空军宣传部长要听我中央宣传部长的意见。按照陆定一部长的意见制定的计划,经毛主席批准在部队实行了。从实践看,陆定一的意见是高瞻远瞩的,把世界观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好解决。

    3. 先进典型的引导

    1985年我任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分管学校教育和理论教育,发现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空军雷达学院(现称预警学院)。该院招收大学本科生,毕业后都要分配到高山海岛等边远地区担任基层技术工作,为了适应这一情况,他们重视理论教育,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提出自觉地“到基层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即三到一长期)的口号。几年来成千上万的毕业学员都能主动要求到最边远的地方去。总政于1986年7月在该院召开了“全军高等专业技术院校学员思想教育座谈会”。之后,中央各新闻单位联合到学院采访报道。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发文件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国全军引起较大反响。

    4. 当前现实的要求

    在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形势下,一些同志忽视马克思主义学习,有的盲目接受西方传播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离马克思越来越远。在一些青年中,甚至不知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为何许人也。有的老同志感叹:“在我们这个靠马克思主义获取革命胜利的国家,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也不可思议,一个人、一个革命者没有理想信念,长此下去是很可怕的”。

    基于上述几方面的思考,编写一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既是我多年的愿望,也是当前的急迫要求。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雷东瑞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7492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