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华国际时评:中国改革智慧的世界红利
2015-12-23 16:53:2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傅云威)纵观各国改革历程,结构性改革从来不会是无痛手术,往往带来社会阵痛。如何化解阵痛,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从中东到北非,从南欧到拉美,众多转型中经济体的改革经验表明,改革方针若不重视平衡,不免顾此失彼;改革举措若不铺设配套,则往往乱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决策者不乏敏锐的洞察力和智慧。

  透过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人们看到,中国结构性改革的设计者显然重视运用“加减平衡术”,在合理配置改革组合,把握节奏和力度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全球各地转型期的改革浪潮中独树一帜。

  结构性改革领域往往做加法易,做减法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在一些海外专家看来,完成这些攻坚任务并非易事。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所谓的‘去’,其实就是做减法,这涉及众多企业和个人利益调整,如果补短板的加法做不好,改革很难顺利推进。”

  事实上,本届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入调整、升级经济结构的不懈努力。

  同时,中国改革者没有忘记做“加法”,具体说来就是强化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毋庸讳言,补贴民生不是静态的、单向的,否则社会政策就没了活水,难以持久。中国的最新改革动议表明,社会政策要与结构性改革彼此交融,寓于供给侧改革之中,体现在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改革目标的实践中。

  本届政府把结构性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相协调,把社会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嫁接,把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紧密结合,架构起统一顺畅的改革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了效率兼顾公平、政策周期有始终、改革风险有承接的改革闭环。

  在改革这道算术题中,加法为减法提供保障,减法为加法提供动能。如今,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已开始反哺民生。数据显示,伴随近年来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提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翻倍。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

  对症的改革组合从来不会凭空得来,伟大的改革成果也不可能轻易获取。在不少转型中国家,充斥着失败案例。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中东与北非经济监测》报告指出,近年触发相关地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日益高涨和广泛存在的不满……一般性补贴制度不能补偿这些问题”。

  可以说,强改革、谋出路已成相关国家有识之士的强烈诉求。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改革经验和路径也引来海外人士的更多关注和欣赏。

  印度城市问题专家里瑞什·阿格拉瓦尔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棚户区改造、农民市民化等政策措施同时兼备社会政策和产业政策效应,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的,是创造性的举措。

  熟悉中国改革路径的海外专家指出,中国领导人通常具有丰富的地方主政经历,熟悉各方面情况,所制定的政策往往更加切合基层实际,这是中国的重要制度优势。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具体政策层面体现出的诸如平衡、适度、配套等原则,值得其他转型中国家借鉴。

  展望新的一年,中国改革创新的政策举措将产生巨大利好效应,不仅会造福中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可观红利。同时,伴随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日趋纯熟,中国改革智慧正为转型中经济体提供重要启示和镜鉴价值。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1111755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