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闻分析:意大利选举折射欧洲“选举焦虑”
2018-03-06 13:26:5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新闻分析:意大利选举折射欧洲“选举焦虑”

  新华社记者 张伟

  根据意大利内政部5日公布的议会选举结果,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在4日议会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这意味着意大利各党将面临艰难复杂的组阁谈判。

  纵观欧洲政坛,意大利并非孤例。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的政党格局日益碎片化,民粹主义政党迅速发展,这直接导致欧洲政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

  步入“不确定时代”

  自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以来,欧洲的“选举焦虑症”日渐加重。不论是奥地利、荷兰等小国,还是法国、德国等大国举行大选,欧洲主流舆论都难掩担忧:一是担心民粹主义政党做大乃至上台,导致这些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政策反转;二是担心政局出现不稳或陷入僵局,加剧党派争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政局不稳、风险增大,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共同的政治特性。以这次意大利议会选举为例,整体上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意大利力量党、联盟党和意大利兄弟党组成的中右翼联盟得票率第一,民粹政党五星运动党和中左翼联盟紧随其后。然而,这三方都没有获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导致组阁前景复杂。

  不仅是意大利,即便是政局向来稳定的德国也难以幸免。2017年9月德国议会选举中,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虽然保住议会第一大党位置,但得票率大为下降,遭遇前所未有的组阁困境,直至今年2月初才与社会民主党就组成大联合政府达成一致。4日,社民党宣布,该党投票同意组成大联合政府。但德国《明镜》周刊文章说,即便如此,德国政治也难以重拾昔日的稳定,将步入“不确定时代”。

  政党政治变化加剧

  政治不稳定只是表象。受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反全球化、反一体化思潮影响,欧洲自二战后形成的传统政党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传统主流政党受到冲击,新兴政党大量涌现,直接带来政治格局碎片化。

  二战后,多数欧洲国家形成中左、中右两大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格局。但为了扩大票源,取得执政地位,各大党纷纷结成政治联盟企图垄断公共权力和资源,同时奉行中间路线,而在选民最关注的外来移民、贫富差距、经济就业等问题上难有作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选民投下“抗议票”,转而支持反建制的新政党。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中,传统大党左翼社会党与右翼共和党的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就早早出局,而独立候选人马克龙最终胜出。

  二是民粹主义政党迅速发展,加剧政治与社会分化,推动欧洲政治整体向右。这些民粹政党往往打着民族主义和反移民、反一体化、反全球化的旗号来吸引选民,在社会中制造排外情绪和种族对立情绪,加深了欧洲政治不确定性。

  此次意大利议会选举中,民粹政党五星运动党成为得票率最高的单一政党,联盟党也成为中右翼联盟的主力,得票率超过前总理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意大利力量党。在去年法国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进入第二轮。在德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进入联邦议会,有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经超过德国社民党。

  治理能力受损

  欧洲政治格局加剧变化,既是欧洲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清晰地暴露出西方民主制度的潜在问题,欧洲国家的治理能力因此受到影响。

  由于政治碎片化和利益分化,各政党在许多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难以推进重大政治议程。欧债危机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曾一语道破欧洲政客面临的困境,“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我们不知道做了之后如何再次当选”。

  哈佛大学历史学者埃米尔·辛普森在美国《外交政策》撰文认为,2016年一系列政治事件暴露出西方所面临的政治弊病,但尚未找到治病的药方:民粹主义者认识到了底层人民的不满,从而赢得了权力,但他们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消除不满。

  面对欧洲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困境,无论是传统政党还是新兴政党,都显得束手无策,只能进行小修小补,既无能力、也无决心进行重大改革,反而由于政治争斗错失改革机遇。可以预见,“选举焦虑”还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困扰欧洲。

+1
【纠错】 责任编辑: 程瑶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杭州:雨后梅花落满地
杭州:雨后梅花落满地
学雷锋日 缅怀雷锋
学雷锋日 缅怀雷锋
“梨园飞歌”莫斯科
“梨园飞歌”莫斯科
客家歌舞迎“三八”
客家歌舞迎“三八”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9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