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他们坚守在冰天雪地 只为高山变坦途
2017-01-31 10:17:45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掌子面喷锚(为洞壁喷上速凝水泥)完毕,排风一段时间后。记者戴上安全帽,在项目总工程师,来自陕西的蒙少武陪伴下,进入左洞,亲身感受一线工人们的工作环境。

  一进入洞口,记者便闻到一股淡淡的类似柴油的味道。蒙少武介绍,这是水泥速凝剂的味道。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越是往深处走,洞里越是缺氧,越是阴冷。

  “立春了,洞里温度达到了10度。最冷的时候只有8度左右。”年轻的工程技术员,来自重庆的王林说,如果洞内温度低于5度,就会影响水泥的凝结质量。

  掌子面上,几名工人正在用风枪在岩壁上打孔。“嗵嗵”的机械声通过洞壁的回响,盖过了风机的声音。

  从左洞出来,记者又来到工作环境最艰苦的斜井洞口。陈伟要求记者乘车入洞。据他说,一年前,有两位工程师在现场考察完洞内涌水问题后,往回走了200多米便因缺氧昏倒在地。

  做了适当的保护措施后,记者随工程管理人员乘车进入洞内。还没有走到洞底,便能够明显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到掌子面时,记者的头上像戴了紧箍咒。洞内,从洞壁和洞顶流下来的水汇成一条条小溪,流向掌子面,在那里聚集成十多平方米的水池。掌子面左侧洞壁上,几股手臂粗细的水从洞壁流出。掌子面右后侧,5、6名工人正在配合机械搅拌水泥,准备无缝封堵涌水作业。帽子、口罩、雨靴把他们防护得很严密,快速而熟练的动作,仿佛忘记了缺氧,也分辨不出哪位是藏族、哪位是其他民族。

  灯光下,哗哗的水声、轰轰的风机声、柴油发电机的嗒嗒声、水泥搅拌机的咣咣声与工人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交相辉映。

  从斜井出来,记者看到一位黑色脸庞的工人正坐在值班室里。打了招呼才知道,他来自湖北恩施巴东县,土家族,名叫向运交,49岁。

  “今年春节就在这过了,工地食堂有家乡的老腊肉。这个月,我刚给家里寄了7万元。”已经当爷爷的向运交告诉记者,他曾参与过墨脱嘎隆拉隧道建设,但这个隧道(斜井)的工作难度是最大的。

  “我们这个组共9个人,一次工作6、7个小时。24小时不停,一点点掘进,就是要早一点争取把这条隧道打通。”向运交用浓重的湖北话说道。

  节日期间坚守的260名施工人员分别来自藏、川、粤、鄂、豫、陕、甘等省(区)。

  隧道通车后,米拉山路段将缩短20公里。到那时,往来旅客将不必再忍受缺氧之苦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米拉山。林芝到拉萨,也不再遥远。(记者 孙开远)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赵宇娇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除夕夜,他们和“飞豹”一起为祖国守岁
    除夕夜,他们和“飞豹”一起为祖国守岁
    火树银花闹新春
    火树银花闹新春
    神气又神奇!考古专家带你看文物里的“萌”鸡
    神气又神奇!考古专家带你看文物里的“萌”鸡
    南非华人举行盛大烟火表演庆祝新春佳节
    南非华人举行盛大烟火表演庆祝新春佳节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3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