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哈尔滨4月11日电 题:让爱延续是生命最好的选择——黑龙江举办活动缅怀器官捐献志愿者
新华社记者张玥、齐泓鑫
“我能感觉到他的心脏在我身体里强有力跳动,这是两个生命的重生。”佟承强在10日举行的“生命的选择——2017年黑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上,动情地讲述自己的经历。
2015年,对于44岁的佟承强来说是不幸的一年,被扩张性心肌炎折磨了10年之久的他,被医生判了“死刑”,唯一的希望是做心脏移植手术。“病重的那两年,我没见过太阳,出不了门,因为只要点滴一拔,我就喘得不行,那两年抢救了好多次。”佟承强说。
佟承强和每一个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一样,在等待中绝望,在绝望中等待。
2015年,又是佟承强重生的一年。一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的义举,让他的心脏重新跳动。爱,让他重生。
“得知有了供体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不是兴奋,兴奋不起来。”心脏移植的那天,恰巧是佟承强的生日。多年来第一次能够躺着睡个安稳觉的佟承强,醒来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死后也要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佟承强捐献器官的想法,就是让爱传递最好的表达。据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完成了30例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器官获取,这30名捐献者的器官挽救了94名器官衰竭的患者。
魏腊梅的父亲也是器官损献者,为更多的人点亮了生的希望。“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要助人为乐。人活一遭,来到这世上,能为其他人做点事情就做点事情。”魏腊梅说。
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呼吁,希望公民转变传统思想,消除社会上对于器官捐献中某些方面的误解,使社会大众能够怀着崇敬之心来看待和支持器官捐献者,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器官捐献事业,使更多人加入“捐献器官、挽救生命”的行列中。
相关新闻
-
我国器官捐献登记数量几何级增长
在侯峰忠看来,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与实际捐献数量双增长的背后,是人体器官捐献政策制度的逐渐建立、机构队伍的逐渐壮大,这些助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017-04-07 07:53:01
-
致敬!他们把无偿捐献遗体作为留给学生的“最后一课”
她一生教书育人,在治疗椅和三尺讲台前,为挚爱的医学和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离世后,她的遗体无偿捐献给生前学习工作六十载的母校,用无言的血肉之躯作为留给学生的“最后一课”。2017-04-02 16:59:35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电视剧里检察官办案和现实差距有多远?
2017-04-11 09:45:18
-
一个人生活,你也是“空巢青年”吗?
2017-04-11 08:13:55
-
柯洁对战升级版阿尔法狗还有悬念吗?
2017-04-11 09:27:27
-
对比医改新政前后的药品价格表,发现…
2017-04-11 09:53:18
-
衡水中学入浙为何让很多人都不高兴?
2017-04-11 09:13:14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