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绝壁凿“天渠”壮志凌山河
2017-04-18 19:49:01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党员带起头,大家一起干”

  修建水渠要经过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10多处峻岭,大土湾岩、擦耳岩和灰洞岩最为险要,要从悬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才能通过。

  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无法测量,专业施工人员都不敢下去。黄大发二话不说,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让人拉着吊下悬崖,像半空中飘飞的鹰。

  吊到悬崖背后,大家看不到他了,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这时候,黄大发在下面大喊了几声,证明自己没事,大家这才放了心。

  当时在现场的村民沈秀贵说:“没有黄大发带头,这个工程修不起来。”

  有几次,黄大发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修一个隧道时,炮响之后黄大发第一个进洞打钢钎。钢钎拔出来才发现,上面的黄泥赫然粘着一根未引爆的雷管。刚开始,装药炸山,由于缺乏经验,黄大发还没走出“雷区”,村民就开始放炮,黄大发情急之下趴在地上,用背篼罩头躲过危险。从此之后,工地上多了一条“安全规则”:炸药发放后以吹哨为令,第一声准备,第二声警告,第三声点炮……

  从开工修建主渠,到所有支渠完成,总共花了约3年时间。黄大发说,这么长时间的持续施工、拧成一股绳的关键是“党员带起头,大家一起干”。

  如今,参与修渠的村民回忆当年的场景仍激动不已。72岁的徐开诚说,每天6点刚过,200多名村民背着钢钎、二锤,带着苞谷干粮出发,下午6点放工回家。水泥和沙都要靠人背马驮。冬天,是农闲挖渠的好时节,大家刨开积雪,一寸一寸凿,一尺一尺敲。中午,大家围在一起,找几把干柴点燃取暖,烤土豆当午饭。为了早一天通水,有些群众甚至晚上就睡在渠上。

  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有一年年关将近,黄大发把家里的猪卖掉得了100多元钱,徐开美以为是给女儿买药的钱,结果黄大发拿去垫钱买了修渠炸药。

  “埋怨有什么办法,家里扯他后退,他怎么干得了工作?”徐开美说。

  “这水渠是工程奇迹”

  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

  清清粼粼的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了草王坝村,流进了亘古干旱的坡地。

  村里孩子们跟着水流跑,村民们捧着清澈的渠水大口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

  从来没见过黄大发流泪的村民发现,老支书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这眼泪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

  1995年,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终于完工。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

  “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水渠仍是工程奇迹。”黄著文说。

  通水后,黄大发又马不停蹄地带领群众“坡改梯”。

  夜晚,平时寂静漆黑的山村被点燃,山坡上、土地里灯光闪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在黄牛头上、自己脑门上套上灯,彻夜挖土、筑田、放水……

  村民徐国树家“坡改梯”后有了4亩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1996年,亩产达到1000多斤。他一直记得打出米那天,家里煮了满满一大锅、足足5斤多米饭。从米下锅起,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围着灶台坐着,等着,笑着。揭开盖的那一刻,一股从没有过的清香,扎扎实实地钻入鼻子,直入胃里,沁入心里……

  “真是吃得肚子好胀,好高兴!”多年后回忆起那顿饱饭,徐国树念念不忘。

  村里的稻田从240亩增加到720亩,每年收稻谷80万斤,村民从此吃饭不愁。还有村民种上了高粱,收获后卖给附近茅台酒厂,带来了更多收入。

  接下来,黄大发要实现他修学校、通路、通电的梦想。

  村民徐国棋记得,水渠修通后,黄大发把大家喊来开院坝会,商量集资修建学校的事。

  “如果有文化,渠早就修成功了。我们村文化低,出去都直不起腰杆,娃儿不读书哪来出息?”

  全村群众又一次咬紧牙关,全力投工投劳建学校。而今,20年过去,草王坝走出了20来个大学生。

  接下来是修路。团结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条泥巴小道,要趟过两条河,翻过一处悬崖。一发大水,村庄即成孤岛,1990年至1995年,有5个村民涉水溺亡。

  1995年春节刚过,黄大发只身前往遵义县,向有关部门申请修建通村公路。政府补助的资金用于购买炸药等,村民在黄大发带领下投工投劳。

  修渠的情景再现山村。每天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齐心协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铺通。

  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黄大发带头拿出100元,村民再次凑钱1万元。为节约电杆钱,每2户村民“承包”一根电杆,上山砍树;一圈上百斤重的电线,村民挽在肩头往前拉……草王坝村,终于亮起了电灯。

  村民夏时江,购买了村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97年7月1日,黄大发和100多名村民一起,在夏时江家收看了香港回归庆典,大伙儿鼓掌把手心都拍红了。

  “我终于可以交上答卷了”

  带领群众奋斗50多年,黄大发走遍了村庄周边的山山水水,但最远只到过80公里外的遵义市。

  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鸡鸭鱼,不管家中事。这位82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的时间都交给了村里工作,把所有的心力和精神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

  村民徐国树家养了9年的山羊,现在有60只,去年卖羊收入2万多元。他说“有了水,才养羊;有了羊,才有钱”,靠着养羊收入,他把2个子女培养成大学生。

  脱贫的热情涌动在草王坝的家家户户。新扩并的团结村还有许多贫困家庭,去年,老支书黄大发参加政府的脱贫攻坚考察,认定了辣椒和柚子产业。经过论证,当地政府决定将之作为扶贫攻坚重点产业进行推广。

  黄大发到村民家里做动员工作,让两大产业顺利落地。“他有这样的号召力,我们相信他。”村民黄兵旺说。

  2015年,遵义有关领导了解到,这位80岁的老支书有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于是决定满足他这个心愿。

  时任平正乡办公室主任的徐飞回忆,那天,他们来到村里,发现黄大发和老伴已经穿戴整齐在村口等着了。到了贵阳,老支书既没有提出到风景名胜去逛逛,也没有要求去商场转转,而是提出去贵州省委看看。

  站在省委大门口,黄大发注视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石碑,一言不发地站立着……

  就这样,默默站立了10多分钟,黄大发回身对陪同人员说: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人员问:到别处看看吧?黄大发把头一摇:“党组织信任我,把草王坝村交给了我,现在,渠通了、电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又一个春天,来到了草王坝。但见田间地头,黄大发率领群众新栽下的柚子树抽出新芽,翠绿欲滴。

  这块几代共产党人奋斗的红色土地上,生机盎然。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俊松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中越海警举行2017年首次北部湾共同渔区海上联合检查
    中越海警举行2017年首次北部湾共同渔区海上联合检查
    绝壁凿“天渠” 壮志凌山河——记贵州遵义市老支书黄大发
    绝壁凿“天渠” 壮志凌山河——记贵州遵义市老支书黄大发
    C919首架机通过首飞放飞评审
    C919首架机通过首飞放飞评审
    首届青岛赏花会开幕
    首届青岛赏花会开幕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83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