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三名青年的“创造”故事
2017-05-04 19:09:10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济南5月4日电 题:青春绘就沂蒙新风景——三名青年的“创造”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齐 王阳

  春风拂过八百里沂蒙山,落英缤纷,果树结实,即将迎来丰收季节。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20万群众参军参战,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在用智慧创造家乡美好的生活。

  他种的桃子88元一个

  沂南县岸堤水库不远处的东南山上,桃花开罢,枝桠上已经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小桃子。

  几年前,这五百亩山地还是一片荒芜。是沂南县岸堤镇艾山村民刘元强,把它变成了现在的“花果山”。

  今年30多岁的刘元强正给桃树“筛果”,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桃林不一般,筛果要五遍,这样桃树结果量会下降很多,但桃子的品质会大大提高。”

  山坡上,刘元强雇佣的果农正把草覆盖在桃树的周围。按照刘元强的要求,他们在用“古法”为桃树提供养分,土壤灌溉、果树嫁接、修剪也都用“古法”。

  刘元强说:“这样种植,就是为了改变桃子的生长环境,远离农药化肥。我要种出儿时吃到的桃子的味道。”

  依托“互联网+”和品牌营销的力量,他们的“桃王”还挂在树上就已经卖到了网上。普通桃子10元一个,“桃王”88元一个,很快被抢购一空。

  当年,刘元强走出山村时,并没有想到会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但在经历城里生活的洗礼后,他又重新当起农民,不仅改变了荒山,而且教会了乡亲们不一样的“生意经”。

  她用“巧手”重绘千年古村

  看着眼前现代风格的乡村生活美学馆,亭台水榭环绕的民宿,你很难想象,这里是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山东省省定贫困村——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

  朱家林村130户村民,贫困户就有31户。村民一直种植花生、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一群返乡青年创客,改变了它的模样。

  朱家林村青年创客中心负责人宋娜,是这群年轻人的带头人。“不靠山靠水,村子也能找到别的发展机会”,带着这样的想法,宋娜率自己的团队,住进了朱家林。

  耗时整整两年,朱家林的改造终于完成。青石板交错延伸,取代尘土飞扬的黄土路,破旧的石砌危房如今整齐陈列,充满现代气息。不像一般的乡村重建,她没有把村民迁出去,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

  朱家林村实行“无门票、开放式”管理。记者来到这里时,村妇在生态建筑前扎堆,农夫在有机菜田里耕作,一派悠闲的乡野景象。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村子面貌,宋娜拜访了村里的老木匠、老石匠,一些古老民俗的特点,都在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

  现在,村里有些孤寡老人成为了民宿管家,千层鞋底、小布鞋、虎头帽等手工制品摆上了货架,有了新销路。

  他用感恩带来邻里“幸福感”

  1990年出生的霍鑫,是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一名淘宝店店主。外出务工返乡后,他开始通过电商销售沂蒙山各类生鲜土特产。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把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当成了分内事。

  走进霍鑫家中,他和妻子公维芸放下手中的快递订单,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讲述起自己最近一次公益活动。

  镇里一名村民身患重病,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家中欠款十余万元,没钱治病,仅靠用点草药涂抹治疗。霍鑫和他的朋友们得知后,先后六次为其呼吁捐款,最终解决了其医疗和生活费用。

  帮助他人,霍鑫当成自己的义务。孤寡老人、贫困大学生、留守儿童,都是他和他的朋友关心扶助的对象。从2013年至2017年,霍鑫携手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帮助特困贫苦家庭两百余家,组织捐款捐物近八十余万元。

  “赚钱只是一方面,年轻人应该有精神追求。帮助别人是我们年轻人对家乡的感恩。”霍鑫说。

  据野店镇镇长任光友介绍,像霍鑫这样知恩图报、热心公益的青年人在农村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愿意回来干事创业,而且在回报社会当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笑冬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上海警方子夜抓捕
    上海警方子夜抓捕
    士兵持枪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巡逻
    士兵持枪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巡逻
    重磅!空军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重磅!空军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内蒙古全力扑救大兴安岭北大河林场森林火灾
    内蒙古全力扑救大兴安岭北大河林场森林火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091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