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强制力缺位等多因素
只得靠“分拣员”弥补
据统计,每天每个人大约会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一个三口之家每天大概产生3公斤生活垃圾,一个家庭一年大概产生1吨垃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需要衔接三个环节,即:源头分类、准确投放、分类收运。西城区推广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动手“二次分拣”,实际上是在弥补居民源头分类不到位、投放不准确等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推动垃圾分类,最核心的是提升居民源头分类意识。但是,对于不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目前没有强制措施。只能深入社区、学校,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另外,在社区收运环节还存在混装混运问题,分类收集车辆配备不足,监管手段需要强化,挫伤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之再生资源市场低迷,回收人员流失,回收网点萎缩,而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物却在快速增长,部分再生资源回流至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为本已脆弱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带来更大的负担。
效果
厨余垃圾最难拣 分出率仍不足7%
西城区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今年在新街口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试点,计划用一年时间,实现楼房居民小区、地区餐饮服务单位垃圾分类100%覆盖。
据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玖红介绍,开展“全覆盖”试点,通俗地理解就是先把软硬件配齐,为垃圾分类创造好的条件。年底前,新街口街道99个楼房小区都要配备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指导员;入户宣传并发放分类垃圾袋;同时按照分类清运的要求,使用西城环卫部门专门聘用的分运公司,回收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各类垃圾。
除了软硬件,人们同样关心垃圾分类效果。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评价分类效果,“厨余垃圾分出率”就是重要的一项。
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固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厨余垃圾分出率”反映的是回收上来的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通过调研,厨余垃圾是居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占比可达到50%至60%。但是,在西城区现已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里,厨余垃圾分出率不足7%。这意味着,即使开展了垃圾分类,效果也尚不理想,仍有大量厨余垃圾混杂在其他垃圾里面。按照规划,到2018年,西城区457个楼房小区将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分出率提升至15%。
-
我国垃圾分类推行17年效果不佳 46城将强制实施
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7-05-04 08:08:00
-
变废为宝 前景无限——各地推进垃圾分类扫描
“绿色账户”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智能化垃圾分类、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国各地正在因地制宜采用激励办法和刚性约束手段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性回收“变废为宝”。2017-04-30 17:53:14
-
新华时评:实行垃圾分类要出“实招”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80%以上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前景十分广阔。2017-04-30 16:42:03

-
预测称2020年中国一半人口近视,怎么办?
2017-05-19 14:07:57
-
还敢违法吗?下月起每月公告终生禁驾名单
2017-05-19 14:07:57
-
这项制度30年来首次大改革!关系7300万人!
2017-05-19 13:49:46
-
史上最大规模环保督查,发现你想不到的问题
2017-05-19 13:49:46
-
下月起,这笔工资连发4个月至7个月!速查!
2017-05-19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