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平:端午 在百变时代恪守中华文化基因
随着端午节一步步走近我们,人们心中的节日情愫与日俱增,脑海不时泛起端午的记忆。而与此有关的一切元素——粽子、香包、艾叶、蒲酒……比平素显得更加“扎眼”。
其实仔细想想,让我们真正记住端午的,是节日本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因为这些基因和内核的张力,才让那些元素灵动起来。就像平日也吃粽子,平日亦食饺子,但总是缺少端午和除夕那种独有的感受和那种别致的韵味,因为难以触动内心深处的柔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张扬的是爱国情怀,传递的是孝俤伦理,诠释的是民族凝聚,彰显的是家庭温情……每种思想内核,都有外在的形式载体。其中节日美食或者庆典仪式,只不过是文化传承的外壳。
试想,没有屈原怀沙沉江,粽子或许不会成为端午节一个主打的食品;没有曹娥救父的传说,端午节或许就少了孝德传家的肃穆;没有龙舟竞渡,凝聚就少了寄寓的载体和表达的方式。说到底,端午节的核心和灵魂,仍然是代代相承的文化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这才是传统节日的根脉,是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不曾断裂的原因。
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早已融入民族血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而端午节的仪式感、凝重感,皆是缘此而生。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感召力极强的图腾。因此,重视这个节日的文化价值,传承它的精神内核,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呈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但不变的应是民族传之久远的基因。直白了说,我们民族几千年积淀的家国情怀、伦理原则、凝聚意识、道德风尚,是面对变动不居的世界应该持久恪守的大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签,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同样,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一句话,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从这点出发,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就应给节日注入鲜活的内容,采取更多的形式,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凸显精彩的节日文化,守护悠久的节日传承,张扬精粹的节日精神。讲好端午故事、浸润爱国情怀、弥漫家国温暖、呵护友爱亲情。在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囊、挂艾草、诵诗词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渚闹渔歌响,风和解粽香”,这些描写端午的古诗词,可以让人感受粽子的甜美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利用端午假期读读屈原,在《橘颂》中领悟人生真谛,建塑高洁品德,乃至细心品味一下“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久违的歌谣……总之,要使端午文化更加厚重也更加纯粹,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秦平)
-
端午节逐渐“瘦身”为粽子节 传统文化应如何传承?
端午节前的北京街头,不少北京市民提着粽子礼盒,急着与家人共度这个传统节日。2017-05-27 07:36:32
-
又到端午节:屈原不姓屈 你知道吗?
又到端午节了,自然会想起屈原。但是,如果问您屈原姓什么,您知道吗?2017-05-28 09:42:49
-
屈原今年建个群,他要搞事情!
端午2017-05-27 09:40:02

-
@所有人:你的养老金、公积金有新变化!
2017-05-28 19:09:31
-
北方遭"热浪"炙烤,下月起多地可领高温津贴
2017-05-28 11:18:12
-
约半数护士遭遇心理创伤 社会偏见从何来
2017-05-28 11:18:12
-
首超金融业挣最多,这个行业火了!
2017-05-28 09:23:50
-
给钱、给房、给户口!二线城市要"抢人"了?
2017-05-28 09: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