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号7月28日电 题:提升参与国际海洋治理话语权——访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领队徐韧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目前,“雪龙”号正在白令海执行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任务。与以往七次科考相比,本次特点主要是满足国家需求,开展业务化观测;提升我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话语权,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徐韧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我国前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都是围绕重点科学问题展开,而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首次实施极地业务化调查,旨在建立长期调查断面,开展系统监测观测,推进北极环境的长期业务化观测,为系统掌握北冰洋特性和变化趋势积累资料。“比如有关冰情的预报,要通过长期的观测监测,建立一个可靠的预测模型。”徐韧说。
然而,首次北极业务化考察充满挑战。徐韧说,总的来说,北极考察受限大,考察区域和内容受限。“北极地区留给我们考察的公海不多,此次环北冰洋航行途经水域多为北冰洋沿岸国的专属经济区,未经许可无法开展系统的科学考察。”
关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话语权,徐韧认为,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有话语权。“我们这次做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海洋酸化和生物多样性考察在国际上都是热点。这只是开始,作为业务化调查,以后可能每年都这么做下去。”
此外,本次北极科考中,“雪龙”号要首次试航西北航道。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中的格陵兰岛出发,经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区域,到太平洋东岸阿拉斯加的航道,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最短的航道。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走西北航道时,徐韧说,我们虽然不是北极国家,但是无论从经济、气候、还是资源开发角度看,北极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雪龙”号经东北航道开创性试航后,试航西北航道,有助于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的开发,推动我国对北极航道适航性的系统评估,服务我国国民经济建设。
“从上海出发,走东北航道到欧洲,走西北航道到美洲,能大概缩短25%- 30%的距离,经济效益很可观。”徐韧说。
据徐韧介绍,北极航道海洋环境、海洋酸化及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和海漂垃圾等调查和评估是本次业务化调查的内容。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为平台,科考队员要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欧海、西北航道和北极高纬海域等北极和亚北极重点海域开展业务化调查。
“这是我国开展大规模北极科考以来考察人数最少,女性占比最多的一次。队伍很年轻。”徐韧说,本次考察共有来自18家单位的考察队员96人,平均年龄36.2岁,其中女性科考队员13人、少数民族队员9人。
据悉,“雪龙”号于7月20日从上海出发,考察总航程预计为19000多海里,共83天,计划于10月10日返回上海港。
-
中国科考队在北极和亚北极海域监测海洋垃圾
7月28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随“雪龙”号抵达白令海公海海域的第一个作业站位开始作业,首先开展了表层海洋漂浮垃圾与微塑料的拖网采样工作。2017-07-28 23:37:20
-
中国第8次北极科考将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
2017-07-21 16:29:43
-
我国即将开展第八次北极科考 “雪龙”号将首次试航西北航道
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于7月20日开展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将首次环北冰洋航行,并将首次试航西北航道。2017-07-18 18:28:25

-
《我的前半生》折射"全职太太"困境,真的是高危职业吗?
2017-07-28 08:19:12
-
故宫院长用600张图片告诉你什么是匠心的力量
2017-07-28 08:52:52
-
爱肝护肝,历年世界肝炎日主题盘点
2017-07-28 12:13:23
-
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还有哪些期待?
2017-07-28 12:13:00
-
中科院科学家: 隐身在未来将不再是一种超能力
2017-07-28 08: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