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杨新华 本期编辑:姚润萍
  11月8日,中华慈善总会发布消息称,将先期在四川、甘肃等省市近百所中小学捐赠111万余册《慈善读本》,后期还将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今后,中华慈善总会将与教育部门合作,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慈善将有望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估中。有人认为,将慈善纳入道德评估,对学生慈善意识的生成不乏裨益;但也有人质疑,慈善评价是否与慈善的“自愿性”背道而驰,更戕害了孩子们的慈善信仰。 …[详细]
      国内首部《慈善读本》入校园引热议
  首册《慈善读本》进学校,体现了中华慈善总会与教育主管部门尝试爱心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创新,顺应了公众渴盼道德回归的民意诉求,尽管教育效果尚需实践检验,但此举对社会道德教育的引领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而《慈善读本》通篇亦未宣传捐款并以免费形式发放,更避开了诱捐的嫌疑,且不增加学生负担,着实值得称道。《慈善读本》在无章可循、无例可考的情况下,积极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校园中弘扬慈善文化,其良苦用心值得肯定。 …[详细]
  慈善和学生的素质如果捆绑成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家长都要一齐联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预期的收益。学生为了能给自己的素质增分,就会多捐款,他们缴纳的钱款越多慈善素质得分就越高。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会给学生的心灵涂抹上一层阴影,甚至还会扭曲他们的性格,而这一些不健全的东西都是慈善的强制绑架所造成的,到那时,慈善能承受得住这种责任吗?慈善走出信任危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地用好每一分善款,而且禁得起任何检验,慈善的公信力自然就会恢复。 …[详细]
      慈善教育 该如何“从娃娃抓起”
  培养孩子的慈善意识,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慈善机构提升公信力。如果每个慈善机构都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从事慈善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美好,那么即便不制定慈善教育计划,孩子也会在社会浓重美好的慈善氛围中,参与慈善事业。此外,身教重于言传。在美德问题上,一个示范胜过无数次的说教。美德的养成,关键不在于喋喋不休地说教——在“人之初”的阶段,通过教授告知美德的基本标准的确很重要——而是有没有人在不停地示范,借助榜样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一种自觉实践美德的习惯。 …[详细]
  将慈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这确实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创意,也未尝不可——只是,“尺子”还没修好,就急吼吼地去测量别人的蜚短流长,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今天的中国慈善,还处在“一朝被蛇咬”的境地,修弥断裂、重塑公信才是当务之急。公权与慈善的纠葛、善意与贪腐的角力、理念与制度的碰撞,都处在一个亟待转身又分外纠结的“节骨眼”上——当此语境,孩子的“慈善素质”固然重要,但谁好意思当真去评估呢?事有轻重缓急,更有颜面与底气的考量,还是先做好大人的事情,再去刚性约束孩子的“慈善素养”吧。 …[详细]
      慈善业 如何凝聚向善的力量
  有网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的公开透明,离公众的期望值还有距离。因不公开、不透明,从中国红十字会到中国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国内慈善组织遭遇一系列的信任危机。公信力和透明度对于慈善事业来讲非常重要。非政府组织没有权力也没有钱,靠的是公信力。公信力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软组织”。社会监督是慈善组织最好的保护绳,公益慈善组织一定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以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 …[详细]
  所谓的道德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更不是只存在于我们身边。应该明确,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无论是面对市场经济新环境的不适应,还是个别人道德堤坝的失守,在今天都只是局部问题、个别问题。只要我们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就能明辨是非荣辱,让发展的步子走得更加坚实。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守望良知、坚守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塑造出新时代的道德风范,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精神财富。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人人长存怜悯仁爱之心 共享道德天空
· 捐钱与慈善并不冲突
中国掀起“道德风暴”积聚“向善”力量
如何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话中音
  国外的许多中小学,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估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公益活动的表现,也会被计入其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将慈善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估中,关键看怎么搞。
——新华每日电讯
  我们做爹妈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娃娃有慈善心,做慈善事。但是,我自己遇到乞丐的时候,我不一定会给钱。因为我担心很多,比如乞讨背后有复杂的利益链条,未助人,却害人。
——南方网
  '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一种时尚,继'廉洁从娃娃抓起''孝顺从娃娃抓起'之后,慈善从娃娃抓起闪亮登场。
——京华时报
  我国慈善传统源远流长,我们也并不缺少慈善资源。欲让孩子多些善念和善行,需要全社会弘扬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还需要培植一种健康的慈善文化。在美德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接受者和示范者,不应简单地把社会道德的滑坡归咎于社会和他人,而应反躬自省,让自己成为一个实践的示范者。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从“慈善读本”进校园说开去
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
伊朗战争会否打响?
速冻食品频陷“病菌门”敲警钟
幸福指数如何与税负增长“比翼齐飞”
陈贤妹既是感动更是示范
以房养老 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如何拆除医患“信任隔离墙”?
如何关闭强生“致癌门”
叙局势复杂 或成西方“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