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信团政委入党24年,为何始终忘不了村支书
2016-06-23 08:07:57 来源: 解放军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村支书“抢田”故事播种了什么

  —— 解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的入党心声

  ■郭 晨 本报特约记者 赵国涛

  蒋艳明(右二)深入连队与战士共同训练。郭晨 摄

  “当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爸爸,我顺利转为正式党员了!”6月19日,女儿打电话把这条喜讯作为父亲节礼物,“送”给蒋艳明。

  听着女儿欢快的话语,蒋艳明深感欣慰,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要记得,党员称谓不仅仅代表荣誉,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牺牲和奉献,永远要多想他人、少想自己。”

  这番话,不仅是蒋艳明对女儿的勉励,也是他入党26年来始终如一践行的承诺。

  其实,这个道理,是蒋艳明小时候在村支书身上看懂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蒋艳明老家湘西农村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田地作为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土质好坏对于农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田地到底怎么分?全村老少眼巴巴地看着、盼着。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德高望重的村支书默默走上前,第一个领走了最贫瘠的一块田。紧随其后,其他党员把差田“抢”回了家。

  那一刻,蒋艳明被村支书身上那股正气吸引。他深情回忆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1989年,蒋艳明考上军校走出大山。军校生活的历练,让他对“党员”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党组织更加向往。3年后,蒋艳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

  做了党的人,就要守好党性这条底线。随着职务升迁,蒋艳明对党性的理解越发深刻,对坚守党性越发自觉。他向全团官兵郑重表态:“一定秉公用好党赋予的权力,不辜负组织信任!”

  3年前,团筹建教导队综合楼。多家承包商找上门来,都想揽下这个工程。当时,蒋艳明刚刚结束新疆代职返回团里,一名承包商竟然悄悄把红包塞到他家门下。

  蒋艳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早上交完班,他请其他党委班子成员留下,当众把沉甸甸的红包连同一句话摆上桌面:“从我做起,稳住心,管住手,坚决不能让楼建起来、人倒下去!”

  蒋艳明上交红包的事不胫而走,令官兵对团党委更加信服。团里严格按规定招标,并全程派驻工程监理监管,所有经费向全团公示,综合楼最终顺利通过验收。近年,团队先后筹建指挥楼、公寓房等,每项都成为阳光工程、样板工程,得到上级审计部门高度评价。

  清风荡涤之下,团里不但大事毫无差错,细小“灰霾”也无处藏身。

  干部家属来队,战士买点礼物去看看;休假回来,给连长班长带点特产;立功受奖,摆上一桌请个客……这些现象在该团没有滋长的土壤。蒋艳明不仅要求每个连指定一名风气监督员,自己还在政工网上设立“首长信箱”,直接聆听回复基层官兵的呼声意见建议。他告诫大家:“抓风气必须‘小题大做’,千万不要小看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口子一旦打开再缝上就难了。”

  蒋艳明牵头修订完善了干部选拔、士官选取、考学提干等13项敏感问题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权力编织了密实的“笼子”,让每项工作都在阳光下依法运行。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棵小草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虽然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团级单位的主官,但我永远忘不了当年那位‘村支书’。我希望能像他一样,让每一名官兵从自己身上感受到清风正气的力量。”采访结束,蒋艳明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记者脑中。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23日 08版)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908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