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声音: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当下的生活和我们的心灵
2017-02-11 23:36:17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上海2月11日电 题: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当下的生活和我们的心灵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当我们徜徉花灯的海洋,我们不禁想起唐朝诗人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当我们与相亲相爱的人一起观灯赏月,我们总会想到北宋文豪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当我们在熙攘人群中低头细思,又总会记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岂止是元宵节?我们的清明节、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中秋节、我们的春节,你总能找到相对应的名篇佳句,总能体味到悠久醇厚的文化传承。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数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承如此长远、如此深厚,根深叶茂、愈发繁盛。一碗汤圆、一盏花灯、一片雪花、一朵寒梅,都蕴含着无穷的文化韵味;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李白杜甫到曹雪芹郑板桥,无数文化先贤赋予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世界、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不谈文化自信,谁还有资格来谈文化自信?

  近来,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生动案例。我们期望,这样的全民热情不要成为“三分钟热度”。全社会都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需要衣食住行一样,我们也需要优秀文化浸润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泥古,也不是盲目排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之所以能够深植人心,恰恰在于它的时空兼容性,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它总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总能指引我们向着至善至美进发。

  优秀传统文化虽有“传统”二字,但它绝不是“现代”的对立物,而是应当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当有这样的自觉,让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它远远不止是竞赛的敲门砖,不止是高考的必考点,不止是父母炫耀孩子的资本,不止是饭桌上和键盘上的谈资——它就是我们的人心和人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诗和远方”!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海韵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
    民俗庆元宵
    民俗庆元宵
    比利时巧克力沙龙
    比利时巧克力沙龙
    重庆:元宵灯艺节开幕 梦幻彩灯醉游人
    重庆:元宵灯艺节开幕 梦幻彩灯醉游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5129476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