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杨红新准备去居民家出诊(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3月25日电 题:守护百姓健康的“弄堂华佗”
新华社记者仇逸、龚雯
他们是“小医生”,没有耀眼的学术背景,平常也主要看些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常见病慢性病,用的工具只是针筒吊针或是银针。
但在老百姓眼中,他们却是“恩人”,是可以将家里钥匙放心托付的人,是身体有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的人。
如今在上海,约5700名家庭医生全程管理着众多居民的健康。他们因为专业的医术而获得“弄堂华佗”的美誉,因为贴心的服务而成为人们的“医生朋友”。
管得好健康管得了费用,小医生有大能量
农历元宵佳节前,上海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魏魏去看望心脏不好的独居老人胡老伯。
魏魏负责的社区多为老式里弄,他的日常“三步走”就是骑单车、穿弄堂、爬阁楼。
84岁的胡老伯早就等在自家三楼窗户旁,看到魏魏来到楼下,他就将钥匙从窗口扔下。
捡起钥匙,魏魏打开底楼的门,沿着老旧又陡峭的木楼梯,爬上三楼,胡老伯已在门口等着他。
魏魏询问了胡老伯身体情况,给他量血压,然后检查了胡老伯常用药的剩余量,写下要补充的药单,准备下次上门时带来。
临走时,胡老伯把魏魏送到门口,从起身到门口的几步路,魏魏一再叮嘱:“不舒服随时打我电话。”胡老伯站在门口,看着魏魏下楼梯。“魏医生,慢点,当心。”这句话,他重复了三遍。
魏魏所经历的场景,是上海数千名家庭医生日常工作的缩影。
记者第一次在奉贤区金汇镇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杨红新时,他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手上不停地扎针、拔针、火罐、推拿、开处方……从早上7点开始一口水都没喝过。
家庭医生制度不仅使医疗服务更便捷、更有针对性,还减轻居民费用负担。已患糖尿病35年的沈德斌今年77岁,2016年刚从市中心搬到嘉定区马陆镇时,对当地三甲医院分院都不感兴趣,如今他遇到朋友就推荐家庭医生。“原来跑一次医院要搭两趟地铁转乘公交车,耗费一天,看病才几分钟,医生全是生面孔。”沈德斌说,“现在不用排长队,家庭医生还经常主动打电话关心我的身体指标。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个能随时咨询的医生朋友。”
在闵行区龙柏四村,71岁的李锋每月需服用3种冠心病治疗药物。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他在社区配药只需自付10%药费,而他去三级医院配药需自付30%,还要付挂号费。“我和老伴两个人一年可省下3000多块钱,相当于加了一级工资。”记者了解到,上海正在开展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医保费用试点,帮助居民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家庭医生拉近了居民和医生的距离,改变了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医患关系显著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家庭医生成为推动分级诊疗的关键“齿轮”,悄然改变就医的盲目和无序。在大医院林立的上海,2016年签约居民年内门诊就诊接近80%发生在“1+1+1”组合内,超过70%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用心选择、用脚投票,千万市民签约家庭医生
“朱医生,我们真为你高兴!”很多老病人纷纷对朱兰送来了恭喜。近日,两名来自上海的医生获得“2016寻找最美医生”殊荣,一位是有“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称号的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另一位则是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朱兰。
“这个奖是对我们家庭医生群体的肯定。”朱兰说,“专科医生是在疾病防治下游救治‘落水者’,家庭医生则侧重于开展健康管理,在上游阻止人落水,同样重要。”朱兰负责1070户家庭、2800余名居民的健康管理。获奖后,她一如既往地忙碌,出诊、咨询、访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等去年发布的有关意见,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我们把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基础工程,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的守门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说。
上海从2011年起开始构建家庭医生制度,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签约居民数超过1000万。在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1+1”签约: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截至今年3月20日,全市已有2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达到社区总量的89%,签约常住居民超过15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2万。
老百姓不仅用心自愿选择,更用脚投票。近日发布的《2016年上海市十大行业服务质量测评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业测评结果位列十大行业之首。9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首先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医,95.3%的受访者愿意向他人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其中有89.1%会在有健康或疾病的需求时首先联系家庭医生。
配资源强支撑,用制度让家庭医生管用好用
尽管家庭医生在不少居民眼中已非“新鲜事”,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不少居民仍有顾虑:家庭医生够用吗、医术水平高吗、配得到好药吗、有了家庭医生,是不是看大医院、专科医生就会受限制了呢?……正视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全方位保障家庭医生成为百姓的“舒心事”。
目前,上海已搭建市级优先预约号源平台,接入35家市级医院、7700余名专科医生,每天有超过1万个号源优先预留给家庭医生,实现签约居民优先转诊。不少市民告诉记者:“和自己道听途说、托关系排队挂到的专家相比,家庭医生推荐的专家更靠谱,转诊更方便。”同时开展慢性病延伸处方、1-2个月长处方等服务,截至3月20日,全市已开具延伸处方超过24万张,金额近5000万元。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将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培养力度,同时通过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和业绩考核等方式“留住人”,让家庭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除了加强高校源头培养外,上海率先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设立90个社区教学基地和38家临床培训基地,提升家庭医生诊断分诊、诊治常见病慢性病、健康管理等看家本领,不少家庭医生还具备了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资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认为“只有大医院才有好医生”的观念正逐渐改变。
上海创新体制机制,确定社区基本服务项目并制定工作量标准,深入推进考核、绩效改革,有效激发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和活力。“我去年评上了副高职称,收入和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挂钩。”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杨建玲说。随着进编落户、职称评审等倾斜政策的推出,家庭医生队伍日益稳定、壮大,一些上级医疗机构专业医师主动选择下沉基层转行。
“政府主导,加大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社区的支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说。目前在上海,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区县纷纷建立影像、检验、诊断技术支持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下沉,并推进健康大数据在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健康中的应用。
-
手机客户端可呼唤医生 移动互联助力医养结合
打开“医护到家”手机APP,可以“呼唤”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来为老人打针敷药、推拿按摩,或看护照料行动不便的老人。2017-03-17 09:00:32
-
更广签约更好服务,代表委员“开方”助力家庭医生飞入百姓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2017-03-10 14:56:35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即便有户口 他乡也未必成故乡
2017-03-25 15:13:18
-
“90后”海归如何给自己打分?
2017-03-25 15:13:18
-
数十亿元共享单车“资金池”:钱去哪了?
2017-03-25 13:18:52
-
综艺圈的天价片酬 会热很久么?
2017-03-25 15:14:42
-
探秘中央机关食堂浪费食物现象
2017-03-25 1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