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用改革的办法啃“硬骨头”——重庆探索脱贫新路径
2017-04-11 16:01:22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重庆4月11日电 题:用改革的办法啃“硬骨头”——重庆探索脱贫新路径

  新华社记者李松

  扶贫产业“难扶弱”、异地搬迁“难搬穷”、农村医保“保基本难保大病”,是长期困扰基层扶贫的难题。近年来,重庆用改革的手段,提高扶贫精准度,找到了不少攻坚“硬骨头”的新办法,使贫困户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扶贫产业“难扶弱”?让贫困户当股东增收入

  脱贫攻坚,产业为重。没有持续的增收渠道,谈不上稳定脱贫。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往往陷入“扶强难扶弱”的尴尬,财政资金补助主要对象是农业企业、种养大户,普通贫困户难以享受。除了流转土地有租金之外,贫困户也很难以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如何让财政补助,既壮大农业产业,又带动贫困户增收?重庆的改革之策是,将部分产业补助资金“折股量化,配股到户”,贫困户参股加入合作社,分享产业收益。

  贫困户吴伦寿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变成了合作社股东和工人,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务工收益,还有1000多元股权分红。

  在南川区长坪村,财政扶贫资金按4000元/股的标准,向包括吴伦寿在内的54名贫困户配股,并参股到村里的畔园猕猴桃种植合作社。根据协议,合作社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下时,贫困户股东每年按入股资金的8%分红;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分红收益为合作社利润的5%。

  畔园合作社负责人李娟说,目前合作社猕猴桃种植面积发展到400多亩。“配股到户”后,贫困户股东户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各类收入在7000元以上,增收效益明显。

  目前“股权扶贫”改革已在重庆所有涉农区县推开,1万多户持股贫困农民受益。今年重庆还进一步扩展了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覆盖范围,鼓励贫困户以农房、承包地、林地经营权参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增加租金、薪金、股金收入。

  异地搬迁“难搬穷”?农地复垦补“缺口”

  异地扶贫搬迁是民生扶贫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贫困户也反映,扶贫搬迁是好政策,但就是“搬不起”。有的人算了笔账,搬迁起码有两项成本,一是新建或购买房屋,起码要15万元以上;二是搬迁运输成本,一般也要1万元左右。不少群众“搬迁就要负债、负债又会返贫”,这成为难以克服的“搬迁怪圈”。

  为让底子薄的贫困户搬得动,重庆除了“打捆”国土整治、危旧房改造等政策外,还为农民新找到了一笔钱,那就是“地票”收入。农民旧房拆除重新复垦后获得的“地票”指标,可以通过土地交易所进行交易,一亩地能有14万元左右收入。

  在涪陵区洪湖村安置点,已入住搬迁群众100多户。农民谭明清一家经济条件一般,一年打工、种地收入不到2万元。“以前就我这点收入,要搬新房想都不敢想。现在不同了,有了‘地票’交易,我家0.6亩宅基地,能得到8万多元,加上危旧房补助,我买了一套140平方米新房,生活条件好多了。”老谭说。

  一般而言,农地复垦价值“变现”的收入,可使贫困户搬迁资金缺口从10万元以上降低到3万元以内,使更多群众负担得起搬迁费用。

  医保难“兜”大病?政策衔接提高保障水平

  在重庆,约1/3的贫困户属于因病致贫,不少农民“病倒一人,拖垮全家”,是当前扶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难题。“贫困户因病致贫,除了自身经济条件差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由于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薄弱,以前靠单一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治疗大病、重病自付负担重。”重庆市扶贫办资金计划处处长周松说。

  周松说,针对此类问题,重庆整合社保、民政、区县财政等多重资源,建立“农村居民医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县级医疗救助金”四项保障衔接,提高保障水平。仅2016年,重庆市级投入的医疗救助资金就达到2.3亿元,近60万人次获得帮扶。

  南川区南城街道贫困户周洪方就是多重保障衔接兜底的受益者。2016年底,因患结石和阑尾炎住院,周洪方医药费花去7500多元。出院时,按照农村居民医保、大病医保叠加共报销了5600多元,自付不到2000元。“多亏了保险报销了大头,否则自己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住院。”周洪方说。

  为防止因病返贫,重庆南川、云阳、巫山等地还对因病致贫农民进行“一对一”帮扶,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医进村,负责用药指导、健康咨询、日常随访等,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1
【纠错】 责任编辑: 薛涛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荷叶青蛙
    荷叶青蛙
    皇城风范——恭王府
    皇城风范——恭王府
    日本餐馆昆虫变美食
    日本餐馆昆虫变美食
    甘肃渭源阳春三月迎春雪
    甘肃渭源阳春三月迎春雪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078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