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16日电 题:一家文化传播企业的“幸福烦恼”
新华社记者潘洁 曹槟
致力于中阿文化交流的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张时荣最近正为生意好得忙不过来而发愁。“这几年业务量增长特别快,生意越做越好,我们反倒有紧迫感:这么大的市场,才做了冰山一角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古丝绸之路正重焕生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兴趣不断增强。
“以前我们的业务量很小。2014年是个分水岭,业务量直接从上一年的300万人民币跳到1000万以上。近几年业务量一直保持在100%到200%的增长,员工也不得不经常加班。”张时荣说。
据他介绍,在公司翻译出版的阿文图书中,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以及发展模式的书在阿拉伯国家市场尤其受欢迎,“他们现在越来越想了解中国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开展合作。”
目前,智慧宫已经翻译出版了中阿文图书700余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现代文学、名人传记等诸多方面。
“差不多每周至少有一本书走向阿拉伯国家市场,我们现在出的书还是2015年翻译的,目前翻译出版计划已经排到了2021年。”来自埃及的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艾哈迈德·赛义德用流利的汉语说。
宁夏大学教授、智慧宫合伙人之一马永亮负责对翻译质量进行把关。据他介绍,智慧宫的翻译团队十分特别,由来自阿拉伯国家的51位汉学家以及教授学者组成,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还能凭借母语优势让译本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实际上,图书业务只占智慧宫公司业务量的不到一半。张时荣发现,阿拉伯国家民众对电子阅读、影视和动漫作品的需求同样也非常强。
“我们正在跟刘震云谈,希望把根据他的书拍摄的影视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也翻译成阿拉伯语。这个市场比图书的市场还要大。”张时荣说。
巨大的海外市场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需求,让张时荣把业务从早期的翻译出版扩展到建设中阿动漫影视平台、中阿智能互译平台、中阿数据库平台等一系列领域,语种也从阿拉伯语拓展到波斯语、泰语、土耳其语、哈萨克语等。
“下一步我们希望在伊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与当地合作共同成立分公司,对接市场需求,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张时荣说。

-
大数据专业成新“热门”,你怎么看?
2017-04-16 09:55:14
-
【影巢周刊】沐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2017-04-16 09:55:14
-
【活动】古装人像外拍 摄影有奖征集:赏花人
2017-04-11 20:21:29
-
好消息!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会怎样?
2017-04-14 08:31:22
-
有关工资:4月份这些利好消息影响你我
2017-04-14 1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