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彭茜 杨舟)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近年来,疟疾的抗药性问题格外令人关注。屠呦呦等人发现的青蒿素一直被视为抗疟“东方神药”,但东南亚一些国家已发现对青蒿素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疟原虫。专家对此表示,这并非意味着青蒿素完全无效,而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抗疟药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怀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由于青蒿素最早用于东南亚地区,所以该地区的柬埔寨等国最早出现了抗药性问题。但怀特强调,认为复方青蒿素抗疟药疗法(ACT)失效为时尚早,找到抗疟新药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ACT目前仍然是对抗疟疾的最有效手段。
为应对抗药性问题,怀特和玛希隆-牛津热带医学研究所的同事正在致力于研究新的ACT疗法。与两种青蒿素类药物组成的传统ACT疗法相比,他们的最新研究采用了三种药物的联合疗法,治疗疟疾可更有效。
“现在我们说的青蒿素抗药性其实是指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并非完全无效。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将现行青蒿素类药物的疗程由3天延长到7天,绝大部分的疟原虫还是可以被杀死的,”上海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同样指出。
复星医药下属的桂林南药是中国唯一通过世卫组织药品预认证的抗疟药供应商。吴以芳说,疟疾流行地区基本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当地市场的青蒿素类药物品牌很多,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用药剂量和疗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怀特还表示,对青蒿素抗药性的研究应引起更多重视,否则“就会真正失去这种有价值的药物”。上世纪60年代,泰柬边境首先出现了对疟疾特效药氯喹产生抗药性的恶性疟疾,随后扩散到整个东南亚直至非洲;如今,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的疟原虫从亚洲传播到非洲的风险也非常高。
怀特说,与SARS、H5N1禽流感等传染病主要在城市传播不同,疟疾感染者大多生活在偏远乡村等不发达地区,因此未能引起全球高度关注。他呼吁相关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在抗疟行动中拿出更强有力的、透明化的管理和决策,并指出,中国在消除疟疾方面的执行力就值得借鉴和学习。
-
中非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研讨会聚焦中非抗疟合作
来自中国、肯尼亚、科摩罗、多哥、马拉维等国的100多名卫生部门官员和专家参加会议,交流中非合作抗疟经验,探讨实现全球清除疟疾目标的方法和途径。2017-04-22 12:21:26
-
研究说耐药性疟原虫威胁全球抗疟行动
英国牛津大学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亚洲国家的恶性疟疾病人血样中发现了对青蒿素等主要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这已严重影响到疟疾药物治疗的有效性。2017-02-04 15:19:23
-
疟原虫对一种抗疟药的耐药性无法传给后代
耐药性问题是全球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2016-04-15 18:18:11

-
“减负”越减越累,孩子的教育应该何去何从?
2017-04-24 11:24:20
-
法国大选,又要飞出“黑天鹅”?
2017-04-24 11:19:06
-
“孙连成”式官员的三个特点
2017-04-24 11:09:07
-
公务员"联考"最热岗位竟然是这个
2017-04-24 10:16:00
-
更震撼的反腐剧《国家行动》来了!
2017-04-24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