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阳红09”船4月25日电 题:航行札记:“蛟龙”号身怀绝技,能否搜寻南海沉宝?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水下考古,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沉船浮出水面,让一段段沉睡海底的隐秘历史重新醒来。载人潜水器、机器人及相关图像系统,正在让水下考古不断向深海领域拓展。
瓷器是海底沉船的“常客”,海上丝路重地、沉船无数的南海,曾被一些人称为“海底瓷都”。那么,身怀深潜绝技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能否参与搜索或打捞南海沉宝?
海底瓷都:“海丝”下的南海沉宝
南海海域是中国古代海船南下的必经航道,早在汉代就开辟有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但是,海上风暴、水中暗礁,让众多满载货物来往于世界各地的船只每每涉险,遇上海难,常常连同船上的货物一起沉没海底。
“在南海诸岛海域,有不少水下沉船遗骸,出水文物包括沉船与瓷器、钱币、矿料、石雕等船货。其中,瓷器是沉船中最主要的出水文物。”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说。
据姜波介绍,南海水下沉船考古方面,著名的有“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华光礁一号”等发掘项目。这些沉船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事业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大明星”。
“南海一号”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并移入博物馆,之后进行考古试掘。这艘南宋沉船船体保存较好,船上的主要物品是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
“南澳一号”沉船:2007年在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被发现,在随后对这艘明代沉船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沉船船体,出水了数万件遗物。
“华光礁一号”沉船:沉没于西沙海域的“华光礁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学界首次打捞发掘的远海沉船。这艘宋代沉船主体船舱保存较好,主要装载的货物依然是瓷器,出水了近万件包括来自景德镇窑和德化窑的瓷器珍品。
纵横南海:“蛟龙”号功夫了得
南海海底地形复杂,最深处超过5000米。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海试时抵达过水下7062米,也就是说,南海的任何地方,理论上“蛟龙”号都有能力下潜抵达。
深海世界一片黑暗,但“蛟龙”号功夫了得:配有很强的照明系统和先进的摄像、拍照仪器,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可在海底自由前后航行;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将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装备的电池容量强大,可保证水下作业时间,使作业人员从容地进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和进行相关作业。
“蛟龙”号最初的海试即在我国南海进行,2013年开展试验性应用的首个航次第一航段也是在南海——在有连续陡坡和沟壑的冷泉区和有陡峭崖壁的海山区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并进行深海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科学调查。
“当时,在南海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10次下潜。其中,得益于潜水器定深和定向航行的先进功能,第10次下潜在海底航行了6.6公里。”“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当时担任“蛟龙”号主驾驶的叶聪告诉记者,“蛟龙”号有着良好海山地形的驾驶技能,在南海的第10次下潜从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的山顶。
如今,当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蛟龙”号再次回到南海水域时,它已经载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太平洋、印度洋等深海大洋的海山、洋脊、盆地等复杂海底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
深潜绝技:能否搜索南海沉宝
在深海大洋,载人潜水器与水下机器人一样,被用来支持水下考古或搜索深海沉船。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可以潜到4500米的深海。正是它,在1985年找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不过,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些镜头,则是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的俄罗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载人潜水器所探测;法国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也可达到6000米,除了进行多金属结核、深海生态等科学调查外,同样参与过沉船的搜索任务。
身怀深潜绝技的“蛟龙”号,能否参与搜索或打捞南海沉宝?
“‘蛟龙’号自身有这个能力,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在深海定点和精确作业。目前,‘蛟龙’号正在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第二航段在南海调查区开展1000米级采矿试验区的选址和深海科学调查任务。”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总指挥邬长斌说,“蛟龙”号在业务化应用阶段,将主要用于深海科研和海底资源勘查,提高人类认识深海和利用海底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水平。
据了解,“蛟龙”号正在进行的大洋38航次科考,是其自2013年以来进行试验性应用的最后一个航次。此航次结束后,“蛟龙”号将进行改造升级,并迎接预计在2019年建成的新母船,开展业务化应用新阶段。
姜波说,近年来,水下考古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海底酣睡的一些沉船陆续被发掘,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幅海上贸易的珍贵历史画面。水下考古离不开高科技装备的支持,借助于高新科技手段,未来水下考古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南海的深水海域,一些沉船仍然沉睡在海底。深水区的沉船搜索和考古发掘,为载人潜水器和机器人等科技设备提供了用武之地。
叶聪表示,“蛟龙”号设计的功能,就可用于海底救捞,因此它不仅可用来开展科学研究,也可以配合水下考古。当然,如果用于水下考古和打捞的话,需配置一些专用工具。随着更多的载人潜水器面世,随着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利用载人潜水器进行水下考古,将是题中应有之义。
-
“蛟龙”号抵达南海作业区 26日进行南海今年第一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科学家们25日上午抵达南海作业区,正式开展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学考察。预计“蛟龙”号将于 26日展开今年南海第一潜。2017-04-25 12:10:23
-
“蛟龙”号全流程演练 备战南海今年第一潜
这是“蛟龙”号自2013年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在南海下潜作业,时隔近4年后再度与南海亲密接触。从布放下水到回收至“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甲板,“蛟龙”号在水中共停留18分钟。2017-04-23 11:54:58
-
“蛟龙”号南海航段集中攻关两大科学目标
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船近日从三亚启航,奔赴南海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学调查。2017-04-11 18:15:26

-
什么让高铁盒饭成为舆论界"网红"?
2017-04-25 09:58:43
-
牛!故宫周边王府井大街北段开拆违建
2017-04-25 09:50:56
-
婚礼成本有多高?最壕上海吓哭你
2017-04-25 09:46:11
-
注意!这些手机APP恶意“吸费”
2017-04-25 09:44:32
-
达康书记为何那么怕GDP往下掉?
2017-04-25 09: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