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再次开启高温“炙烤”模式,甚至有地区出现超过40℃的高温天气。10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一则《夏日健康信息提示》,包含了中暑症状的界定、应对等众多实用信息。
7月10日,福建省福州市民出行“全副武装”抵挡酷暑。 刘可耕 摄
中暑都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中暑?中暑都有哪些表现?《夏日健康信息提示》明确,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
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晕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7月10日,福建省福州市民出行“全副武装”抵挡酷暑。 刘可耕 摄
发生中暑后怎么办?
发生中暑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夏日健康信息提示》中指出,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
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
资料图:福州一电力作业人员冒37度高温爬上电杆作业,确保民众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王东明 摄
哪些人不得从事高温作业?
酷暑来临,哪些人群不能进行高温天气作业?
对此,2017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该《通知》强调,要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组织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通知》还强调,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此外,要在高温作业场所增添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资料图:一群工人正在渝黔铁路天坪隧道内冒着高温作业。张永超 摄
高温作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国家卫计委此次发布的《夏日健康信息提示》强调,高温作业应严格遵守规程;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应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2-1.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而根据国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六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而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记者 张尼)
-
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来袭 热浪将覆盖三分之一国土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未来10天,中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预计全国高温面积可达364万平方公里,将覆盖21个省份。2017-07-11 07:15:27
-
中央气象台专家解析高温范围特点及成因
7月7日以来,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11日南方也将迎来高温,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此次高温天气将持续多久?是何原因所致?重点影响哪些地区?对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10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2017-07-10 16:24:01
-
“三伏天”将至 本周北京迎持续高温闷热天气
本周三(7月12日)将要入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2017-07-10 09:16:04

-
申遗成功后,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
2017-07-10 13:29:38
-
高铁将升级到"八纵八横" 什么时候通到你家?
2017-07-10 13:29:38
-
马云无人超市来了,将颠覆我们的未来生活
2017-07-10 13:02:49
-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还有哪些工作不能被替代?
2017-07-10 10:17:48
-
特朗普与普京终于见了第一面,这五个细节出人意料!
2017-07-10 10:17:22